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鄂多立克(odorie 1286-1331年)是意大利圣方济各会会士,也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与马可&;#183;波罗、伊本&;#183;白图塔、尼哥罗&;#183;康梯齐名。他在中国旅行时曾到过福州和泉州。  相似文献   
2.
施燕华 《百年潮》2014,(11):75-76
正毛主席在接见赴二十六届联大的代表时,曾把中国比喻为"花果山"里的孙悟空,到联合国去是伸张正义,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称王称霸,造"玉皇大帝"的反。那时,我们认为世界处于革命和战争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担当起世界革命的责任,支持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这一认识决定了我们在联合国采取斗争的态势,尤其是同苏联斗。"画饼充饥"的故事裁军是联合国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议题之一。刚进入联合国时,我们人  相似文献   
3.
余冰 《史学月刊》2007,(7):125-129
一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今安徽宿县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精通文学、玄学、音乐等。他娶曹操曾孙女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想拉拢嵇康为己所用,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站在曹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招致杀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