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爱写"家教联",这些对联挂在墙上,孩子们耳濡目染,对他们的人格与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效果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 清代才子郑板桥,为了教育子孙如何做人,曾写过一副家教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中,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在扬州八怪中影响力最大,其作品别出新格,诗书篆画相结合,相得益彰,深为后世喜爱和景仰。本文就结合郑板桥的轶事及其经历,描述其绘画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兰殿君 《文史天地》2005,(11):55-57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之“青云谱随想”一文中写道:早在国画大师齐白石之前,清人郑燮就刻过一枚印章,印文为“青藤门下走狗”。阅后对郑板桥的心态和作法有不可思议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书画家,其诗豪放慷慨,情真意切;书法遒劲,力透纸背,揉隶、楷、行、草为一体,自号“六分半书”;画艺出神入化,疏岩洒脱,寥寥数笔,丛兰、修竹、怪石便跃然纸上。乾隆年间,郑板桥考中进士,曾被派往河南范县和山东潍县作过知府。谁知这位生性倜傥,不拘小节、  相似文献   
5.
张雨 《文史月刊》2010,(9):69-69
有一天,兴化城东寺的一个和尚死了,和尚的亲戚想请人写副挽联,无奈这个和尚一生太平凡,连请了几个人都难以下笔。有人提议去请郑板桥。  相似文献   
6.
《文史月刊》2010,(12):66-66
<正>据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  相似文献   
7.
朱兵  穆林 《旅游》2006,(10):90-90
郑板桥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古板桥西郑家巷9号。走在通往板桥故居的狭长竹巷里,两旁均是以竹为业的人家。板桥在这种随处见竹的环境里生活,怎能不产生爱竹怜竹  相似文献   
8.
常见人们手中的折扇上、厅室的条幅上,书写着郑板桥赫赫有名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看来,郑板桥对糊涂是很有兴趣的。那么,他到底糊涂不糊涂呢?有人撰文说,郑板桥看似倔强不驯,推崇“糊涂”哲学,其实自己却从不糊涂,而且始终保持着异常狡猾的世俗心态。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且来看看。  相似文献   
9.
晚清名臣彭玉麟(1817-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岑、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彭玉麟善于画梅,评论者将其与画竹之郑板桥并称清代画坛双绝,其笔法在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目前流传的彭氏手迹多为信札、梅花。2015年,长沙市博物馆征集了一批湘籍名人的手卷,其中就有彭玉麟的水仙图一卷。经专家鉴定确为彭氏手迹。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社会中多少寒门阮囊羞涩.告贷无门,嫁女乏钱者大有人在。明清时“昭阳古邑”两位名流皆身临其境而又泰然处之.并以迥异时流的方式圆满地摆脱困境,不落俗套.遂成乡邦佳话.文苑中之美谈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