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勇 《文史博览》2013,(11):22-22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一张,人民币10元。不对,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  相似文献   
2.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王明锐 《纵横》2011,(3):16-18
邓稼先”这个名字,现在已为广大中国人民所熟悉。他是“两弹元勋”,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将自己的智慧、个人幸福以及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的国防事业,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位英雄,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有个好传统,对领导,对专家,不称呼官衔,而是以“老张”、“老李”相称。  相似文献   
4.
朱晓鸽  王星 《百年潮》2015,(3):54-56
1950年8月底的一天,美国西部海岸旧金山市的港口上,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威尔逊总统号"客轮启程,前往中国香港,这是它的第17次航程。船上有130多名中国留学生、教授等,他们冲破了美国政府为阻止中国留学生回国而设置的重重障碍,坚决要求回国,最终被作为"无国籍"难民而递送出境,吴崇筠、朱康福夫妇就在其中。当时这批留学生只能挤在四等舱(大统舱、三层铺)内,倒也热闹,到处是旧友相会的欢  相似文献   
5.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1953年,许鹿希与邓稼先结婚,婚后5年生子,生活无比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邓稼先的家乡,近年来以“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为抓手,以“资政育人”功能发挥为使命,探索出了一条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德禄  程宏 《百年潮》2014,(9):4-11
正1950年9月,"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美国旧金山起程,载着至少130位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留美回国潮中同船回国的人数最多的一次航程。但当年二战结束不久,冷战初起,铁幕低垂,美国当局在这次航程中首次追截拦阻了3位中国留学人员,将他们羁押在日本达两个多月,引发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国际关注。对于这段历史,多有零碎报道,本文依据当事人的口述和回忆文章,试着将这段历史残片拼接还原成一幅尽量完整、接近历史原貌的图画。  相似文献   
9.
顾迈男 《百年潮》2009,(12):60-65
1986年,在邓稼先去世前的数月里,我作为第一个进入核武器研究"禁区"采访的记者,曾多次和邓稼先接触,对他进行访谈,并专程去他工作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采访他的事迹,从而知道了关于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清晰如昨,现整理如下,以表达我对邓稼先的怀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