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确是明末清初一个普通士人,也是一个理学名家。作为明代遗民,他一方面继承着传统的忠节观念,主张官绅应以某种方式保持气节,不向新朝投降;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忠节观有所叛逆,反对一死了之的殉节行为。他不赞成妇女改嫁,却反对妇女以死来表示她们对丈夫的忠诚;他不赞成官绅投降新朝,但反对他们动辄以死来作为效忠旧朝的唯一尺度。处在明清交替之际的普通士人陈确的忠节观,与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整个状况有密切联系,反映了明中叶以来社会经济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王原茵 《文博》2014,(1):64-69
西安碑林旧藏《故京兆刘处士墓碣铭》,志铭仅千字,却勾勒出一位恃才傲物、个性古怪、坚守气节以及命运多舛的古物收藏鉴赏家的形象。虽为处士,但受到多人的赏识,其中不乏大家名家,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杨奂、邳邦用等,宰相李适之、漕使庞才卿、内翰王清卿、宋孚孺、御史商平叔等也对他欣赏有加。碑铭同时涉及了金代一些历史事件,资料珍贵,可补史之阙。  相似文献   
3.
民间传说,周灭商后,为防止商族遗民造反,下令把他们从商都朝歌迁至洛阳一带。商族遗民迁徙后,由于脱离生产,身无一技之长,因而生活境况大不如前。周王根据他们历来有“周游”、“重价”的习俗,便劝诫商族遗民进行贩运和交换,久而久之,商族人中做买卖的越来越多,民间便习惯上把买卖人统称为“商人”(即商族人)。  相似文献   
4.
西夏遗民,是西夏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西夏境内有党项、汉、回鹘、吐蕃、鞑靼等民族。所谓西夏遗民,并不包括西夏境内的所有民族,而是专指被蒙古灭亡后的西夏的主体民族党项族。在元代,他们被称为河西人、唐兀人等。西夏遗民问题,关注的主要是西夏以后党项族的命运,也即他们的分布地区、政治活动、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状况,以及他们和其他民族的关系等。西夏受汉族化的影响,遇事多立碑记述。  相似文献   
5.
易堂九子是指甲申之变后,集结并隐居于江西赣南宁都翠微峰上的一个文人集团,以当时文名远播的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魏禧为首,还包括其兄详(后更名为际瑞)、弟礼、姊丈邱维屏及宁都李腾蛟、彭任、曾灿、南昌彭士望、林时益等九人。易堂诸子以气节文章显声一代,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交游造士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事业”,其中又以各地遗民为主。岭南与江右地壤相接,故而易堂诸子与岭南遗民互通声气,缔结良谊。他们切劁文章,砥砺气节,在明末清初遗民中具有典范意义。故于此述其交谊之笃,以见其遗民之志。  相似文献   
6.
李瑄 《史学集刊》2005,(4):28-31
刘程之,号遗民,晋宋问人,晋末弃官归隐。后人往往根据其不仕之事与“遗民”之号,将其理解为易代后出于政治立场与道德自觉不仕新朝的“遗民”。其实,遗民一词的此一义项在晋宋之世尚未确立,刘遗民不过是一位追求山林玄远之趣的隐逸之士。并且,由于刘遗民的历史存在,还产生了“遗民”一词不被广泛注意的另一义项——隐士。  相似文献   
7.
张彦 《文博》2010,(5):46-49
该文对2008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的一方唐《高铙苗墓志》进行考释,推测志主高铙苗为唐高宗乾封年间,即高丽发生内讧后投诚唐朝的高丽将领。高铙苗入唐后,遂被授予左领军员外将军一职作为褒奖,并赐予私宅,后于唐咸亨四年(673)去逝,葬长安城南原。此方墓志为研究在唐高丽遗民情况又增加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西阴文化典型器物的形态分析人手,结合器物组合的变化,指出其向泉护文化过渡是突变形式,进而认识到各地仰韶晚期遗存均为突变而来.西阴文化骤然瓦解后,秦王寨文化、屈家岭文化近逼渭河盆地,渭河盆地的半坡遗民势力抬头,将部分西阴文化后裔推向西部寻求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殿堂级人物,也是真正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0.
乐浪郡是西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设置的汉代殖民地,王莽新及东汉、魏、晋诸王朝也相继承,直到西晋末年313年灭亡,共约420年,作为半岛上汉人势力的一个大据点而存续下去。这期间,3世纪初在乐浪郡的南方分置了带方郡,韩族、秽族、直至海东的倭人都知道汉人的威势。在远离中央权力的边地,420年这么长的时间,汉人的统治是不可能一贯安泰的。早在1世纪前后,高句丽和秽族就开始不断骚动,在中国王朝交替的混乱时期,势必要出现原住民对汉人统治的激烈反抗。本文着眼于半岛原住民的反抗,在考证乐浪、带方郡历史的同时,也追寻一下与这二郡的兴亡共命运的汉人的去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