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唐琦 《文史月刊》2006,(1):52-54
2005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通过各种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以广泛征求意见。草案一经发布,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缘起于草案中有关“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在法律上,被权利人(财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遗失的财物称为“遗失物”,拾得他人遗失物的人被称为“拾得人”。我国在1987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极为泛泛,而在《物权法》草案中,对于“拾得遗失物”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青措加 《攀登》2006,25(1):121-125
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是以拾得人的义务为基础的,因此,权利与义务的协调平衡是遗失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也是遗失物制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条件。然而,我国的遗失物制度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关注,法律应明确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取得拾得物所有权,以完善我国的遗失物制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