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艳玲 《风景名胜》2021,(7):0170-0170,0172
我国农村水污染的特点是污水排放量大,范围广,处理率低,严重危害农村生态环境。当前农村水污染的困境表现为水污染的复杂性,对预防的认识相对较差以及缺乏预防和控制基础设施。为了防止和控制这种局面,可以采取多维预防策略,针对性地推广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策略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轲风 《史学月刊》2023,(2):102-114
历史人物书写往往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政治环境以及多样心态主导下形成的主观表达。传统时代,人物事迹被置于道德框架之下书写,人物评价及其形象被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态所塑造。明清史传对永乐初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的书写,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明人杨士奇所撰的《解缙墓碣铭》和《李至刚墓表》是后世史传中李至刚书写的祖本,李至刚“蒙垢简牍”的故事不断被复制、传播和再创造,最终影响到清代官修《明史》的道德性书写。这一案例呈现了个体书写如何影响集体书写的过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明代中前期杨士奇长期秉政,并以其政治声望、文化影响进而掌握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反映,也是明代史家反思和批判永乐朝史事、明代中后期现实的心态折射。  相似文献   
3.
制度设置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以关于惩戒“包二奶”的讨论为例,“道德派”强调自由与隐私权,主张“把道德的东西还给道德”,“法律派”认为,道德无力时应用法律规范。以成本分析法看,自由与隐私权是社会性的,在家庭仍有社会成本与收益效应时,“包二奶”应得到惩戒,道德惩戒的成本低廉,但在陌生人社会作用有限,法律惩戒成本稍高,但收益可靠。  相似文献   
4.
纵观古今中外伦理学、伦理、道德与道德观的研究和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基本可以将伦理、道德体系和相关的学说、学术体系划分为四种,即:以维系统治权力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归依宗教信仰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以维护个人利益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学说体系和以倡导价值正向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学术体系。对伦理道德体系进行科学划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伦理道德现象,明确理想的现实主义需要构建怎样的道德理论体系和道德实体。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快速发展,室内装饰设计也逐渐吸收了美学的很多原理,摆脱了传统的思维定势,更趋多样化和创造性。当前的室内装饰设计不仅仅是符合人们的日常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更多的要结合旅游环境进行功能的划分,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情节,在价值上可以体现出设计者的思维和美感,因此,旅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在美学上有了更多的体现和应用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中国的王朝政治正统正在逐步遭到侵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文化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的固有因素仍在延续,而且东西方文明碰撞时,传统因素往往生出巨大的反弹力。双重合力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满清政府能力的不断下降,使其不断沉沦于世界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年),天辅七年生于上京,历仕熙宗、海陵两朝,海陵南侵之际于辽阳自立为帝,后迁都中都。世宗当政之后,对于熙宗、海陵两朝的战争政策颇为厌倦,遂偃武修文,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开始与民休息,大力提倡文教,故社会渐趋安定,国力得以恢复。世宗本为行武,但却能积极学习汉文化,以文治天下,好读史,深谙治世之道,尤为重视对于国人的道德教化,并主要体现在宽仁和节俭两个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彩萍 《民俗研究》2007,(4):198-207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丧葬礼俗是人生礼俗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元素。无论是达官贵人和还是贫民百姓对于死后的安排都十分看重,各种礼俗繁文缛节,甚至把死看的比生还重。《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为大事,惟送死足以为大事。"丧葬礼俗反映着不同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家族、家庭事项。  相似文献   
9.
诚信危机,是中国公德系统的刺目现象。危机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契约诚信的观念和行为缺乏制度的坚守、法律的保障和公德的护持。与儒家的心性命理派和道德理想主义不同,中国传统的实学事功派和儒家现实主义,曾创生过“不信而信”的契约原理,这一原理曾一度在法家“循名责实”、“刑名参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了法律的体现和制度的落实。通过对比发现,中国主要形成于法家思想中的契约式诚信体系与近代西方的相关体系之间,无论在政治前提、人情基础,还是手段方法上,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在证明法家诚信说具有近代转化之本土潜力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对何以步入近代的中国人每每拿管、商、申、韩对西方的法律契约原则作连类格义,以及许多日本学者习惯于把中国的苟子和韩非比作西方近代自由主义创始人的真正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