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微 《东方收藏》2023,(2):57-59
“师造化”理论出自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所提到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理论明确反映出画者在表现客观现实事物和内心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创作者身处自然环境之中,在自然中汲取创作原材料并在头脑中完成加工改造,从而完整展现出创作内容的全过程。在张璪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的推动下,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坚持与各民族、宗教相互交流融合,画家不仅继承了魏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也在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很大成就。这一理论对现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一红 《沧桑》2009,(6):221-222
恽寿平是清初画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绘画思想主要体现为:提倡师法古人与师法造化;追求意与情;注重虚实与气韵;达到逸格与筒淡。这种绘画思想对后来画坛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佛禅养生 地点:国清寺、佛陇山、赤城山 内容:礼佛、坐禅、修学、品茗、吃素斋 卖点:禅茶一味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韩国的萨满传统历史悠久,可以说,萨满传统在韩国人的内在心性和深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韩国萨满传统由信念体系和行为体系构成,这两者并不是相互分离的。韩国萨满传统的信念体系与行为体系中既有原始的信仰,又有对现实目标的追求。本文在探讨韩国萨满传统的构造和造化思想时,努力超越地域的差别和时代的变迁,而关注其普遍性,旨在综述韩国萨满传统的一般特征,介绍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韩国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我赴厦门、武夷山采风写生。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的美誉,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形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武夷山还是一个森林茂密,生物种类繁多,瀑布溪流纵横,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区。满山都是红、白颜色的鲜花,流泉淙淙,山雀不停地往来其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生态自然的画图。榕树、木棉树、不同类型的棕树和南方的花卉、禽、鸟是我此行取材的重点。我对不同品种的杜鹃花结构形态作了认真的写生,同时也对北方少见的红、白色紫荆花、野茉莉及山间野花都做了写生。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0,(9):F0003-F0003
任跃宏,男,山西太原人,1958年生,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煤炭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家协会理事,山西北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西艺雅斋专职山水画家.经函授大学系统学习,到三山五岳之地师法造化,研读传统诸家之长,临习古今名作,  相似文献   
7.
马晓麟 《贵阳文史》2010,(4):F0002-F0002
悠悠历史,茫茫人海,古今多少事,每每思之,仍能令夸人扼腕长叹。 不过,个人人生际遇中的大不幸,有时却成就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荣光与幸事,这其间,纠结着太多的无奈与造化。  相似文献   
8.
原野 《收藏家》2006,(11):I0005-I0006
当我们谈起水墨画或是水墨画家时,常会说到感悟。所谓感悟。先感而得以悟,并非一日之功,也可以套用禅门“渐悟”与“顿悟”的道理。感足感应,天地感而厅物代生。悟是觉悟,醒悟。感,有眼来感受、体来感受,感受世界、人生、生活。悟,是悟出其道理、真谛。这种体验和感悟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有其机缘,其过程也是有长有短。而杜苏谊可谓是此类大获感悟的画家之一。他涉足艺术的时间不算短,但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学院派那种体制内程式训练后的中规中矩与缺乏生气的老练成熟,而是一种稚拙笔致下的自由与随意。这样的浪漫和随意,是…  相似文献   
9.
邹建平  马健 《南方文物》2014,(2):199-200
<正>査士标(1615~1698年),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一位遗民诗人。他与同乡的弘仁、汪之瑞、孙逸画名相齐,世称"新安四家"。新安画派以学倪瓒为主,而査士标在此基础上参入米氏、董其昌笔意,旁涉诸家,同时又注重写生,形成了荒寒淹润而又放逸的画风,树立了当时画坛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杨夏林在漫长而又繁忙的绘画创作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古今山水画的传统,并充分结合了西洋画里的有益部分,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杨家样"山水画法,并以此表现中国的山山水水。本文就重点介绍杨夏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所作的武夷山题材系列山水画。当时,杨夏林多次带领学生进入武夷山区进行教学写生,他告诉学生,山水画写生即"师造化"的过程,它不是简单地对自然景观进行真实的再现,而是要通过创作者自身的审美和经验,对现实山水传达出的美感进行艺术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