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璐 《历史研究》2022,(6):141-163+220
基于地域平衡理念,明代吏部司官有每省一员、照省推补的分省惯例。这一惯例的形成及其在明中后期的应用、发展和严格化,与各省官僚群体的支持密切相关。同时,此惯例的发展稳固,又不断培育着官僚群体的乡党意识和参与意识。皇权、吏部在吏部司官选任中的制度性、机构性权威逐步减弱,各省乡党逐渐掌握了从吏部司官到巡抚、提学、翰林、科道等官缺的选任主导权。权移于下、同乡为政的乡党化趋势,令晚明政局中的皇权、吏部、乡党等各方呈现难以整合的对立趋势。  相似文献   
2.
有关安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六个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边疆地区的主要机构,对于维护唐朝南部边疆的稳定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安南都护府的兴衰、历任安南都护的考述、安南都护的选任制度、安南都护府的职责等方面,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南都护府进行了相对系统地探讨。认为安南都护府的统治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统治相对比较稳定、持续,一直到唐末唐王朝仍然在安南地区维持着统治。失败之处在于时有反叛,其根源则在于唐朝安南都护的选任制度和管理制度不规范,都护更替频繁,施政缺乏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停部选”与清末州县官选任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来,随着督抚权力的扩大,原有的部选与外补并存的州县官选官结构受到冲击。新政开始后,清廷不得不停止部选,将州县官的选任权交给督抚。但由于停部选涉及吏部与督抚的权力,带来二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使这一改革表现出新制与旧制纠葛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仕途壅滞的问题。"停部选"实际只是一个从"部选与外补并存"向"全归外补"过渡的过程,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4.
《清史研究》2021,123(1):42-51
明代吏部尚书孙丕扬行掣签授官之法,用于官员铨选之中,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吏部铨选制度的不足。清代在文官月选中沿袭掣签授官,并成为定制,掣签的时间、地点、对象与明代相比发生一定的变化,且为了防弊,增加了监察官员监掣、九卿验看、皇帝引见等一系列措施。为了能使人地相宜,清代又制定题补等其他选任方式,以补掣签授官之不足。掣签授官制度虽保证吏部掌握部分中下级外官选任的权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选官的公平,但却与量才授官、人地相宜的用人原则存在本质矛盾。  相似文献   
5.
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安徽史学》2010,(1):5-13
同治光绪年间,由于捐纳、保举的扩张,州县候选人员激增,流品混杂。与此同时,各省督抚选用州县官常常不拘文法,突破成例。在上述背景下,清廷力图从多方面进行整顿,但多不能行。这一时期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变化虽然只是在旧制基础上的渐变,然而这些问题却成为清末新政时期铨选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本从唐朝单于都护府的兴衰过程、治所的变迁、辖境,及历任都护包括副都护的任职情况、都护的职责和选任制度等方面,对唐代单于都护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探讨,针对前人的一些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前人昕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武昌起义的成功后,独立各省相继建立了军政府,并以都督作为全省最高军政长官。在同盟会积极运动及广东各界士绅的支持下,时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总长的胡汉民当选首任广东都督。然而,由于胡汉民的离职,广东军政府在成立之初就出现了都督悬空,进而引发都督选任风波。都督人选的不确定,给广东军政府的施政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岫岩、凤凰城城守尉之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岫岩、凤凰城地理位置重要,清代派八旗驻防镇守,城守尉为军政统领。由于实行“旗民分治”,城守尉亦为旗人之父母官。他们都是谁,他们个人有哪些纪录能引导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本文力求通过城守尉设置、选任、陟升、黜降来揭示清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岫岩、凤凰城相毗邻,两地满族历史与共,故同文记述。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有史料,考证出宋代桂林知州(府)共有134人,其中北宋63人、南宋71人,一般兼领广南西路的兵马钤辖、经略使以及安抚使。北宋时期桂州知州的籍贯以河北路为主,占17.4%;南宋时期以两浙路为主,占29.7%。知州的任职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共有36人,占可考人数的46.7%。北宋桂州知州的平均任期是2.31年,南宋静江府知府的平均任期是2.05年,比其他地方知州(府)的任期长,但都没有达到宋代知州(府)3年一任的规定。知州(府)离任后的去向,北宋时期以继续在地方任职为主,占知州总数的44.4%;宋室南渡后,以在朝中任高官为主,占知府总数的38.0%,从知州(府)离任后的去向可知南宋时期广西的地位比北宋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