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绿妖 《南方人物周刊》2012,(40):108-108
92年我在上技校。上课听不懂,高压电、涡轮增压、线圈电流……这些词完全不进入我的记忆系统,最大的慰藉是跟朋友互相写信。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对人类来说,青海湖总是充满着神秘的我色彩。就是在今天,对外地人来说,青海还是十分神秘的;对本地人来说,青海湖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有一种说法:到青海,不去青海湖,等于没到过青海;而作为青海人,没去过青海湖,就不算真正的清海人。可是,你真的去了青海湖,面对那浩浩淼淼的自然奇观,又会在激动之余,显得十分迷惘。即使离开青海湖,你也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甚至会产生新的向往,渴望再到青海湖,一睹青海湖的壮观景象,细细体味青海湖的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3.
跨进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他们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感受大学校园生活的潮流中,当激情消退,较多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及生活环境、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无所适从。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的特点,针对他们在学习、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迷惘与误区,提出引导新生走出误区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国义 《南京史志》2010,(11):31-33
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冲击下,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文化优势已不再明显,加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若不与时俱进,蚕丝会吐尽,蜡炬终成灰。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难道真的就“山穷水复疑无路”了吗?  相似文献   
5.
杨皑 《广东史志》2002,(3):65-65
《肇庆府志》卷十七《张至隆传》云:“张至隆,镶红旗人,康熙三十二年为肇庆府。从肇庆新桥而上,从烟寥落,山路多歧。舟人以胡蔓毒药为香,燃之,客皆迷惘,遂启鐍窃其资,名日梦香船。至隆捕得,悉投大江中,其患始息。”该传重点记载了张至隆在肇庆当知府其问,做了筑固堤围、打击抢劫犯罪和严惩胥吏枉法等几件事,其中记述他打击迷晕抢劫犯罪一事用墨最多。  相似文献   
6.
<正>“众手成书”与“专家修志”,是首届编修地方志成功经验的基本总结,也是编修地方志中的重要方法。然而理论讨论中,少数评论家往往将两者对立看待,觉得既然是“众手修志”,还要“专家修志”干什么?或者偏解“专家修志”的涵义,以致造成修志理论的迷惘与混乱,有必要对二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作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亲情童话     
《南京史志》2013,(9):58-59
父亲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困顿时有力的双手?是迷惘中坚定的指引?抑或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搀扶?每个父亲都曾经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而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父亲也会一天天老去,他们矫健的身躯会慢慢地变得佝偻,他们的言行会令你不解甚至不齿,会逐渐走下你心中的神坛..当你披上嫁衣或是穿起西服,挽起另一个人的手’走向另一个家庭时,  相似文献   
8.
邓秋英 《神州》2012,(15):49-50
沈从文作为二十世纪乡土作家,他的拯救意识经历了迷惘的自我拯救,拯救意识的自觉化和深刻化三个阶段。这是作家细微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文本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然而“家”怎样才能“和”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寻其道而不得,为之迷惘,为之烦恼,痛苦—生。  相似文献   
10.
纪毓 《文史春秋》2002,(10):26-32,41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尾声,日本败局已定,伪满洲国也惶惶不可终日,溥杰已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1945年3月,溥杰回北京参加六妹的婚礼,遇到族兄溥雪斋,他劝溥杰说:“现在日本大势已去,你要早自为计。”溥杰出于顽固本性,虽也感到末日将至,心中充满迷惘和惊恐,但仍强打精神死硬不认输,他对溥雪斋说:“事已至此,只有一死了。”同时他对豫亲王府端镇劝他回北京暂避的好意反驳说:“日本要垮台,这已是事实,我哪会不知道?但是若我一走,丢下哥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