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小娅 《旅游》2005,(3):20-24
旅行,不是脚的事,不是眼的事,而是心的事。不同的心,让脚在不同的地方停留,让眼在不同的东西上凝视,同样的风物便有了不同的感觉,所以,不论有多少同行者,不论那地方有多少人去过,旅行永远都是个人化的。也因此,旅行才如此令人迷恋。荷兰,是一个不大却有太多标识的国家。但属于我的荷兰,不是郁金香,不是风车,不是木鞋,不是奶酪,不是蓝陶,不是钻石,它是安妮的窗、凡·高的画、董荷斌的自行车、和平宫的火苗、阿尔米斯的电子钟……  相似文献   
2.
崔薇  张永龄 《旅游》2005,(1):52-59
“北方边城”是个让人迷恋的概念,因为远,因为听到的少。那是些怎样的城市呀。一个“边”字足以让人眯着眼睛出神地想上半天后,先组上一堆跟北方沾边的词:积雪、坚冰、寒冷、猫冬……再组上一堆跟“边城”搭界的词:边缘、边地、边境、边贸……然后,然后醉心于揣度由这些词组成的城市面貌:高楼多还是平房多,轿车多还是马车多,中国人多还是外国人多?边城人喜欢他们的异国邻居吗?边城人出境是不是基本跟回家那么方便?更有一位搞旅游的朋友在我到达边城的那一刻短信我,问的问题是:那里的晚上有夜生活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北方边城有魅力,但魅力不在于风光和景观,在于小城市既“边”又“城”的骨子里某种特殊的气质,在于那些生动的、扑面而来的边城人文感觉,那感觉像极了一位边城出租车司机在听说了我们的来意时喊出的第一句话:“哎呀妈呀,你算是到祖国的神经末梢来了”。  相似文献   
3.
南国社当红花旦俞珊因饰演“莎乐美”而声名远播,红极一时。田汉为其流连忘返,徐志摩、梁实秋和闻一多为她心生涟漪,赵太侔休妻明志始获芳心。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的天空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柯玮佳从小到大一直迷恋自行车。不同的是,小时候他最喜欢父亲的那辆老式28自行车,现在他再欢"死飞"(Fixed GearBike)。fixed Gear Bike又称Track Bike,在中国被称为"死飞"。它源自由Messenger快递工作者而起的快速单车文化,在日本原宿流行后,就开始快速在全世界蔓延,成为都市街头文化的新宠。小柯是上海第一批玩"死飞"的人,他认为"死飞"不是炫,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常常给想玩自行车又  相似文献   
5.
李厘 《南方人物周刊》2013,(30):103-103
1253年圣方济会传教士鲁不鲁乞来到中国西北边界的蒙古都城哈拉和林,他呈交给路易九世的亚洲报告成为第一份用欧洲文字写下的中国见闻。真正激发起欧洲人好奇心的是鲁思梯谦根据马可·波罗的口述写下的长篇游记。  相似文献   
6.
从读大学的时代起,我就与西藏民间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我读了肖崇素、佟锦华、王尧先生等记译的故事,还有李刚夫、王沂暖先生记译的西藏民歌,从而对那片陌生的遥远的几乎伸展到了天上云间的雪山圣境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向往和迷恋。  相似文献   
7.
在大别山南麓的安徽省太湖县境内,流淌着一条很小的河。河的下游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古镇,昔有云游僧人,来到这个古镇,迷恋于古镇美丽的风光,在镇上建了一座寺庙,名日廨院寺。那条河正从廨院寺前流过,河因而得名寺前河,镇也因而得名寺前镇。赵朴初就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赵朴老虽离我们而去了,但在寺前河一带仍流传着不少他小时候的故事。笔特意搜集了一些,把它撰写出来,以飨读,并以此寄托我们对赵朴老的无穷哀思。  相似文献   
8.
张宇 《神州》2011,(22):104-105
曾经有段时间极其迷恋三毛,迷恋得一塌糊涂。那时还很小,14岁吧。看到这样一个女子,先只身跑到西班牙,再由西班牙跑到撒哈拉。在无边沙漠里,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感受荒山之夜的惊险与刺激,还时不时地悬壶济世,弘扬一下神奇的中医,要么过一回素人渔夫的浪漫生活。  相似文献   
9.
水冬青 《旅游》2012,(4):56-59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吟诵着唐诗宋词,在如丝如网的缠绵春雨中,我再一次走进婺源,走进这片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0.
马秋芬 《旅游》2005,(1):10-13
说起东北,全国人民都知道铁定指向黑、吉、辽。我们要说的“大东北”还带进了内蒙的东北部,地域上更广阔些,概念上更宽泛些。这样,站在中国地图前看,用手轻轻一划,“大东北”的轮廓包括了这只“报晓公鸡”的整个头部。爱上大东北的原因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有人坐一夜火车就为嘴里喷着呵气在哈尔滨的冰灯前和吉林的雾凇下拍照留念,有人从中国的最热的地方来就为“全副武装”地感受一下中国的最冷;有人沉醉于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壮丽山川,有人就迷恋听每年春天隆隆的“开江声”,喜欢城市气质的人心怡的可能是沈阳的铁西区和长春的电影城,有人爱的就是有着“火辣辣的情呀火辣辣的心”的火辣辣的东北人。在新一年的第一期,我们策划了这一期“大东北”,更多地关注了那里的浓得化不开的地域文化,而并没有只是停留在讲“风景”的层面上。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爱上大东北干脆不需要查找出原因,附加上条件,找寻出借口,所以,类似“给我一个理由,让我爱上大东北”的话就大可不必劳神说出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