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英国所一直坚持的"光辉孤立"政策受到挑战,尤其在远东问题上,英俄矛盾不断加深,迫使英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在欧洲寻找盟友无果后,英国最终选择和日本走到了一起,这在当时看来既是英国外交战略的巨大调整,也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契机。在英日同盟的背后有诸多原因导致其形成,而最后又不可避免的促使其解体。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俄罗斯远东乃至全俄罗斯,“中国移民问题”是一个被有关势力上升到政治层面加以夸大、炒作的敏感问题。其主要肇因既有历史基因的复萌,也有现实利益的驱动。在其影响下,中俄两国开展劳务合作的潜力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近年来,俄虽有部分学者和政界人士能较为客观地分析中国移民问题,阐述利用中国劳务的必要性,且积极探讨利用中国劳务的有效途径,但俄罗斯社会对中国人持有的戒备和排斥心理仍相当浓厚。对此,我们应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改进做法,积极应对,促使俄罗斯社会改变对中国人的偏见,从而将远东变成中俄合作真正的窗口和桥梁。  相似文献   
3.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局部的立体化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处于日本加紧用兵中国华北、华中并向华南逐步推进时期,处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4.
就像托马斯·曼的《魔山》故事一样,1926年年初,美国人阿班在旧金山订了一艘老船西伯利亚战神号的往返船票,本打算在中国只待6个月,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史志》2005,(12):F0004-F0004
上海欧也印刷有限公司,座落于上海远东大道旁三甲港旅游开发区内,紧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附近,交通便利。是一家专业从事书刊印刷装订和纸制品包装一体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油龙奔腾     
<正>油龙越境来近日媒体报道,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在全世界经济危机日渐加深、国际原油日渐短缺的今天,这不仅对中俄两国、对全世界人民都是个好消息。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  相似文献   
7.
张彦 《炎黄春秋》2009,(9):60-63
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转载了《纽约星报》(NEW YORK STALK)邀请代表各种政见的几位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的记录。他们讨论的是有关当时中国最迫切的两大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第二,对于在中国出现的这种危机,美国能够和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要闻     
《文史春秋》2003,(10):63-63
1日清政府以国子监司业徐世昌、外务部员外郎唐文治为商部左右丞。1日马其顿:据报道,严重的饥荒使4万人无家可归。3日因中国拒绝,中俄撤兵担保条件谈判停止,俄决定与日本交涉。3日科罗拉多:长达8周的罢工使矿业生产遭受250万美元的损失。6日日外相小村与俄使罗善举行第一次谈判。6日台湾南投厅南北山胞互斗,死伤百余人。8日是日为驻东三省俄军退兵第三期,俄军不如约退兵。8日清政府商约大臣吕海寰等与日本代表日置益等签订中日通商行船续约13款,续议内港行轮修补章程10款画押。8日朝鲜:俄国军舰到达釜山。9日清政府批准工部侍郎盛宣怀奏折,…  相似文献   
9.
1933年8月至1934年3月,奉美国远东司司长霍恩贝克之命,副司长汉密尔顿对远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考察,并最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日本、关于"满洲国"、关于中国、关于美国远东政策的四份报告。这四份报告对第一届罗斯福政府的远东政策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重新调整了远东政策,即在中日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并持续对该区域的出口;摆脱了对战争的担忧,认为短期内苏日、美日间不会发生武装冲突;对伪满洲国继续奉行"不承认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36—1941年,日本推动对德结盟政策的中心目标是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向太平洋地区扩张。本文深刻地揭示日本对德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展现日本对德军事同盟政策的本质特征,并深入研究日本在"南进"和"北进"的战略转换过程中,谋求对德结盟的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证日本对德结盟政策中的"竞争"、"对抗"心理,从而说明帝国主义间结盟的利益至上原则。同时,还对日、德、意、苏"四国军事同盟"构想及其演变过程进行考证,指出1941年的《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军事同盟"构想的一个畸变。这可以全面透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推动对德结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和措施,以及对远东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