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皓流放东北时期的诗词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赴金使臣洪皓被扣留金国15年,留下了大量诗词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的忠义之情、仁爱之怀、思乡之痛和念母之心,其具有很高的史学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末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兴建,引发了黄河下游铁路与河防的冲突。黄河的河道、堤防、两岸地质特征,促使铁桥规划避开了下游开封河段,选址郑州。黄河铁桥的工程设计缺陷,更使得路政与河政之间的矛盾激化。铁桥上游北岸的堤防与抛石护墩问题,成为铁路部门与河务部门的冲突焦点。在黄河铁桥兴建、维护中,双方经历了从对峙到合作,从独行到共商的历史过程,初步建立起河防与路政兼顾的合作模式。铁桥工程引发的路政与河政纠葛,蕴含着新旧思想、技术、中西文化、中央与地方的多重冲突,映射出黄河治理的传统要务与近代中国交通革新及维新图强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国家疆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近代以来,中国国难日亟,国人在民族主义涵养之下,日益认识到中国乃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是神圣不可分割的地理单元。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景观符号,以民族成员披荆斩棘开辟家园的历史激励民众,以现实中“美丽富饶”的东北形象感染民众,以未来民族赖以生存的富源鼓舞民众。通过历史、现在和未来三重景观意义的塑造,将东北从抽象的地理空间转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象征性空间,意欲凝聚民族感情,唤醒国人的家园意识,号召国人收复失地,共御外侮,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许诺由东北军将领担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以促使东北军东调豫皖。但国民政府内部争议较大,蒋介石也对东北军将领有所顾忌,在东北军移防后他选择了由东北元老刘尚清担任这一职务。刘尚清接任后颇欲有所作为,力图恢复东北人的声誉。但抗战兴起后,毗邻南京和津浦线的安徽省所受影响逐渐加大,安徽省政府只能勉力应对。淞沪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为长期抗战计又筹划更换部分省主席,最终以蒋作宾取代了刘尚清。刘尚清的主政安徽,既配合了国民政府的西安事变善后安排,也为抗战初期安徽省的应变做了一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林青 《炎黄春秋》2003,(8):69-73
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各种西方器物的传人,特别是日用百货。从清朝中晚期起,针头线脑这些普通生活用品,逐渐成为每个家庭天天接触不可须臾离开的消费品,在使用这些外来器物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彭芊芊 《黑龙江史志》2013,(17):153+156
<正>杨靖宇同志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名字在东北抗日民族战争史上期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杨靖宇将军以野草、树皮、棉絮充饥,在深山密林、冰天雪地中只身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在我国,特别是在东北,几乎家喻户晓。杨靖宇的一生是壮丽的,他的一生是于中国大革命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事业紧紧在一起。(一)杨靖宇本名马尙德,又名顺清,字骥生,曾用名张贯一、乃超、  相似文献   
7.
陕劲松 《沧桑》2012,(3):115-117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山西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买卖婚姻、冥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山西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近代山西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东北、内蒙古地区耀州窑青瓷的出土,集中于辽、金两个时期。出土耀州青瓷的辽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且时代绝大多数在1020年代之前。这些青瓷类型有碗、盘、注壶、盏托等,与五代宋初耀州窑址青瓷产品造型、釉色、装烧特征相契合。这些青瓷或是通过五代对契丹的贡奉或贸易流入辽境的。与辽代比较,东北、内蒙古金代耀州青瓷发现的数量虽然少了很多。但是从流布的地域上,则比辽代有所扩大,这反映了金代各窑场产品竞争与流通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宋元之际棉花传入中国,明清时期得到了初步发展,逐渐替代桑蚕业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明清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由于棉种的改良与推广,国内近代机器纱厂的勃兴和华北日益加深的农业危机,尤其是华北近代铁路网的兴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华北地区植棉业迅速发展,棉田面积与原棉产量大幅度增加,并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趋势,一些棉花生产专业区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探讨绥远地区近代教育的几种形式。自光绪二十八年起,贻谷被任命为绥远城将军,开始发展本地区的近代教育。因地区的特殊性,造成多种形式教育的存在。一言以蔽之,大致分为:官办的近代学校、旗学、教会学校。本文试图论述各类教育形式及剖析其内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