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边塞诗多出现智将、飞将等积极形象,而中唐多将笔触放在下层士兵将领身上,高级将领则作为消极形象成为诗人批判的对象。这一转变最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等促使两唐将士生存现状发生改变,诗人只是记录这一时代变迁的现实而已;二是两唐社会的反差使得文坛风向及文人创作心理有了转变,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此改变的印记。透视此时期边塞诗中将士形象的转变原因,有利于从一个角度明晰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期,华夏民族周围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华夏民族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战争,同时自身也受着华夏民族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诗经》中部分反映华夏民族与西北民族之间战争的诗篇,来探讨华夏民族在早期与其他民族战争的表现,从而揭示先秦时期民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隆里古城座落在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旅游区锦屏县境内,它因保持着完整的明代军事古城风貌,保存着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汉文化遗风而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4.
沙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成为了地球上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在我国古代,它是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茫茫沙海,无边无际,没有水源的滋养,没有绿树的庇荫,似乎除了戍边御敌的战士外,沙漠是鲜有人踏足的无人区。如今,沙漠已远离了战争的烽烟,一股沙漠旅游热正扑面而来。长河落日、黄沙漫天的风光不再只是历史资料记载中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高艳 《黑龙江史志》2005,(11):49-50
文人的一生和他的诗文一样,是要有人欣赏和品读的,更何况曾是名扬江南、声震京师,后来成为东北边塞诗和反侵略爱国文学开创者的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  相似文献   
6.
表现边塞战争的诗歌发展至唐代,形成 了边塞诗派。这与丝绸之路的拓通有极大的关系。丝路 的拓通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唐边塞诗的格调和精神风貌; 唐边塞诗风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变迁。唐边塞诗已成 为唐开拓西域边疆的重要历史进程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梭梭     
第一次走进柴达木,面对远处连绵的铁铸一样青石嶙峋的山峰和山峰上的白雪,眼前广袤无垠被流沙、戈壁覆盖的原野,还有那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的悲壮和苍凉。原野里看不到一棵树,没有树的原野显得简洁而开阔,让人的心也陷入无边无沿的苍茫与荒凉中。  相似文献   
8.
<正>西域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美。在新疆几年时间,我寻访过不少历史故城,虽然见到的多是残破的墙垣和满地荒草,但在我的眼前时常幻映出高耸的城楼和萧萧车马,而几乎每一座故城的辉煌历史都可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找到佐证。人们对西域那片辽阔地域的了解,风霜雨雪、铁马冰河的印象多是来自边塞诗中。西域的自然风光雄奇壮美,但我更偏爱的是那里的历史遗存,每当走入一座孤城,就好像与唐代诗人岑参有约,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领略历史的苍凉之  相似文献   
9.
有关盛唐诗人崔颢的生平,史籍记载很少,只能从众多评论者的只言片语以及其留传的诗歌中推测出诗人的一些事迹。崔颢从年少轻狂一步步走向成熟老练,但是始终狂性不减当年。本文试从其各类诗歌的代表作入手,一一分析他的狂生本色。  相似文献   
10.
唐帅  魏景波 《丝绸之路》2012,(20):34-37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诗人游幕入边出塞现象比较频繁。众多诗人希望立功塞外,一展抱负,于是纷纷踏上西去之路,领略大漠风光,感受丝路文化,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篇。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息息相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