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2007年夏,哈尔滨市道外区相继发现两块元宝形石头。一块发现于南七道街,上宽121、下宽64、高63、厚29厘米,重约350公斤(图一);另一块发现于同发头道街,上宽119、下宽65、高55、厚26厘米,重约300公斤。均由花岗岩雕成,一侧似乎还刻有纹饰,底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笔者经过研究,确认其是染坊用于碾布的专用工具——元宝石。元宝石,因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又称  相似文献   
2.
祝晓风 《江淮文史》2014,(6):119-124
正人与人的缘分说不清。我当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时,因为工作之便,与一些文化老人结下文字之缘,其中就有王世襄先生。今年是王世襄先生百年诞辰,谨以此文作为纪念。那是2002年春,中国社科院的周林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一个朋友是王世襄先生的学生,受王先生之托,想找个人给他写篇文章,是关于上世纪80年代王先生与文物出版社的一段公案。我曾于上世纪90年代,因为工作关系,加上某种机缘,写过几篇文坛官司的文章。这次一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六十一年经幢》是三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该经幢形制较小,但保存完整,详细记录了建幢缘由、发愿文,以及建幢者和工匠的信息资料、造幢时间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经幢的形制、刻文等诸多信息研究,考证该经幢的功用、所处时代当地民众信仰、民间习俗,以及建幢人族源情况和匠籍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08,(4):28
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汉学家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断言,中国文化中的"业余精神"相当兴盛,进而导致"职业精神"的沦丧。他的立论依据就是中国绘画过分重视业余的文人画家,而对职业的画匠一股脑儿地加以贬斥。这倒不失为一针见血之见。究之中国文化的本质,官本位意识无处不在。当然,古已流传的谚语也曾说过"积财千万,不如薄艺随身",或者"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的话头,颇显民间对技艺相当重视。其实不然,工匠即使匠艺何等精湛,甚或名声远播天下,还是免不了被文人士大夫嘲讽捉弄。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最喜拿工匠开涮,作为讽刺笑话的对象,诸如说裁缝、铁匠善于说谎,厨子总喜贪落主人家的食材,皮匠  相似文献   
6.
《四川文物》2021,(1):46-52
《岳麓书院藏秦简(陆)》新刊布的令文表明,秦代泰匠或宫司空下属的匠负责设计和修建宫室的墙垣,职能包括画图、计算和建造。若设计不合理导致有人能逾越围墙,匠和吏将者皆要被赀甲。若日后有人翻越,匠也要负罪。匠还要对所建宫墙的质量担保,若有损坏,匠、官啬夫、将吏和吏主者都有罪。宫室、官府、寺舍、长垣等大型土木建筑,包括仓库、居民区等,都需依地势建造储水设施,用以防范火灾。设施应在大路、岔路或巷路附近。安台居室和居室的啬夫、吏主者负责安排捕捉燕、鹞、鹈鹕和蝙蝠等落入宫中及室内地面的动物,还要去除殿下草中的蒺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陕西潼关税村隋废太子、房陵王杨勇墓画像石棺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古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和南北互动、中西交通的格局中,讨论了石棺画像的视觉传统及其与宫廷匠作的关系.首先,作者追溯了图像的视觉传统,认为此传统萌自东汉,臻于北魏,续于南北朝后期,沿革有绪,发展未曾断裂,否认"复古"之说.其次,作者列举了宇文恺、何稠、阎毗、黄亘、黄衮几位隋廷技艺臣僚的匠作经历和成就,认为其中或有人参与杨勇墓的相关营造事务,进而推测阀毗诏领参与的可能性最大,且主导了石棺画稿的创作和绘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浮梁磁局的上级与平行机构入手,透过对未受关注的《郭公敏行录》等文献的挖掘,结合元代系官局院与匠役、职官、税收制度,厘清浮梁磁局的性质、职能与管理运作模式。此后,作者通过辨析以往观点及梳理元代陶政相关记载流变,探讨了磁局的存续时间,并在此脉络下重新探究"枢府"款瓷器、元青花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纪立芳  方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0):166-179+346
裱作工艺研究是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之一,裱作的工作主要包括内檐棚壁糊饰与装饰性书画糊饰两部分。作为造办处的重要匠作,裱作所涉及的活计与帝王的生活起居密切相关,清代《内务府奏案》、《内务府奏销档》、《内务府活计档》记录了养心殿区域的裱作资料,总量多达八百余条。本文根据档案记录,参照清代裱作则例,并结合现场勘查及旁证案例,对裱作所涉及养心殿区域的活计分类、匠役管理、裱匠薪资、物料来源、糊饰风格等内容进行概述,冀以还原养心殿糊饰的历史原状。  相似文献   
10.
丁匠是唐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力役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丁匠的具体含义语焉不详,甚或误解,从而影响了对唐代力役制度的理解。得益于天圣《赋役令》大量有关丁匠法律条文的发现与复原,唐代法律中的"丁匠"的含义因此得以呈现,指的是从事农业、承担普通力役的丁与已成丁并拥有专业技艺的匠。在唐代法令中,政府为征发丁匠设计了一套固定而成熟的程式,包括预算、征召、丁匠赴役三个环节,以保证力役的顺利征发与计划内营缮事务的顺利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代还从法令上对上役丁匠的饮食、休假、医疗、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合理、有效并可持续地役使丁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