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风(1902-1985)本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出身贫寒。1921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开始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192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清华大学英文系。1929年东渡日本,入庆应大学英文科学习。1931年参加日本共产党及反战同盟,加入中国左冀作家联盟东京支部。1933年春被日本"驱逐"回上海,任"左联"宣传部长,不久继茅盾任书记。抗日战争开始后,胡风历任"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研究主任及由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先后创办大型文学刊物《七月》、《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希望》等,同时撰写了大量文艺评论文章。艾青、田间、邹荻帆、阿垅、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崛起于文坛,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1949年,胡风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并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7月,胡风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约30万字,并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久,发生"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定为"首犯",判无期徒刑。1980年,中央为胡风平反后,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后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给后世留下了440万字的《胡风全集》。  相似文献   
2.
记得是1987年的夏天,我去北京看望绿原夫妇,却没有请他们引见渴慕已久的小说家路翎,和这位稀世的天才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3.
赵小舟 《神州》2013,(33):13-13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我们带着期待视野走近七月派小说,在接受过程中,与作品不断进行填空、对话和兴味的同时也与文本不断还原、变异,最后在接受七月派小说后产生共鸣和余味;另一方面,从读者对七月派作品进行文学接受的过程中,不断与文本的相互搏斗和理解,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七月派小说的特点与局限。一.执守现实主义"文学接受的发生,虽然集中体现为读者对于文本的阅读,但这种发生,也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经的影响下展开的。”①对于七月派小说的文学接受,时间段应该集中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4.
两个路翎     
记得是1987年的夏天,我去北京看望绿原夫妇,却没有请他们引见渴慕已久的小说家路翎,和这位稀世天才失之交臂。 上个世纪50年代初,路翎从朝鲜前线回来,写出多篇受到读者喜爱的小说和散文,掀起一阵“路翎热”,接着是来自指导家的粗暴批评。我当时在驻武汉部队的一个机关供职,匆匆草成为路翎小说《洼地上的“战役”》辩护的文章,题目就叫《一部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有力作品》,先请诗人曾卓审读,他一口气看完,说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要我将稿子寄给在北京的绿原,让路翎也看看。不久,反胡风运动开始,这篇没有刊出的文稿成为我的“罪证材料”,塞进本人分量已经不轻的档案。后来知道,周恩来曾指示胡乔木,应该把路翎这样有才能的青年作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但路翎遭到不公正对待,先后两次入狱,在高墙内苦苦熬过2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