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衡 《黑龙江史志》2005,(11):14-14
宋洪皓,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宁海县主薄,秀州司录等职.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赵构由扬州迁都建康(今南京),洪皓上书阻谏,始被高宗注意.不久被擢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出使金国,被留不遣.在金国15年期间,初因不肯出仕齐刘豫政权,被流放冷山,曾任完颜希尹家庭教师,后徙燕京(今北京).  相似文献   
2.
赵炎 《湖南文史》2012,(6):53-53
中国的皇帝们,虽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却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超过80岁的只有五位,即乾隆皇帝(88岁)、梁武帝萧衍(85岁)、女皇武则天(81岁)、宋高宗赵构(80岁)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镏(80岁)。就宋代而言,70岁以上的皇帝,独赵构一人。谈到赵构的长寿秘诀,除了体质好、爱书法、因失去性功能而远离女色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痴迷补肾。赵构是不幸的,20岁时,他第二次踏上人质之旅,幸亏被地方官宗泽所阻,否则后果难料。  相似文献   
3.
刘炼石 《古今谈》2005,(3):57-57,56
近日路过潮鸣寺巷,见巷口北侧墙上新嵌了一组有关该巷历史的刻石——这是背街小巷整治后的成果,潮鸣寺巷也由此更具文化味了。然而,三方刻石中一方所镌“野水”诗的作者却误为宋高宗赵构,白璧微瑕,可惜了上好的石材。  相似文献   
4.
宋代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正月陈桥兵变后,建立起来的又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宋太祖建元。到南宋帝昌,共经历三百多年(公元960~1276年),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国势衰弱的朝代。北宋时期,东北、西北边陲,长期受到契丹、西夏威胁,北方金的统治势力崛起以后,迫使赵构南迁商丘建立起南宋。于公元1129年偏安于临安(今杭州),形成宋金南北长期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陈瑞青 《沧桑》2010,(2):106-107,129
本文对北宋末年成立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设置背景以及历史影响等作了简要的论述。认为虽然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存续时间只有半年,也没有起到救援开封的作用,但是对赵构建立南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南宋初年宋金“和”“战”新探》一,认为赵构、秦桧向金称臣求和,仅是一种争取时间稳定局势斗争策略的观点,以大量史实提示了赵、秦的乞和,乃是为了保住其统治地位的私利,而南宋小朝廷得以偏安一隅,主要是广大爱国军民英勇抗金的结果。并从研究方法上指出了《新探》的偏颇。  相似文献   
7.
史式 《文史天地》2009,(6):31-32,33-35
南宋王朝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是个有名的卖国皇帝,可是他的接班人孝宗赵昚(同慎,用于人名)却是个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爱国皇帝。父亲是坚定的投降派,儿子是坚定的抗战派。表面上两人的关系很好,但是彼此志不同、道不合,内心里互相较劲。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中,南宋皇帝赵构是书法造诣较高的几位皇帝之一。虽然就整个中国书法史而言,赵构还难称是一代大家,但在南宋时代的150年中,他当堪称是传统技法全面的实力派代表人物,特别是他开启南宋书坛风气之功和他在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两方面对南宋一代以及后世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本试图通过赵构的流传书迹,结合献记载,探究其,书风的渊源流变及其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成就,并对部分书法作品进行考析。以期对其艺术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游宇明 《文史天地》2014,(12):73-74
正世间的事有两种,一是大事,一是小事。大事影响全局,关系个人前途或国家、民族命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小事只是影响个人生活的某个方面或国家、社会的局部,做成了当然是好事,做不成也没有太大的副作用。老百姓的生活中有大事、小事,皇帝执掌一个国家,更要经常区分大事与小事。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最分得清大事与小事的。他对国家前途这样的大事从不敢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四菜一汤"已成为勤俭的代名词,而这据说是朱元璋对官员吃喝的规定。"公车"也是公款消费的一大块。古代没有汽车,公车就是马、马车,还有轿子,以及船。当然,古代官员们更喜欢坐轿子,不过,并非一开始官员就能坐轿。唐和北宋的官员一般不许坐轿。唐初,宰相出门一律乘马,只有贵族妇女才可以乘轿。但唐武宗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宰相、三公、尚书令以及退仕和患病者才可乘轿,其余不论尊卑,一律不准,而且坐轿者还必须自己出钱雇请。北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