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毛立坤 《史学月刊》2015,(1):89-106
19世纪60年代晚期,随着香港转口贸易日趋繁荣,华商假道香港走私之风日渐猖獗,广东官府采取"封锁香港"遏制歪风。此举引发粤港双方旷日持久的争执,随着双方围绕反对封锁行动的人士是否具有代表性、粤方的封锁行动是否侵犯香港主权、《天津条约》涉及贸易问题的条款该如何解释、粤方是否蓄意毁灭香港贸易繁荣景象、封锁行动是否对合法民船贸易造成危害、粤方在开展缉私行动时拥有多大权限等六类纠纷的争辩日渐深入,相关问题的症结也次第凸显,走私者、地痞无赖、基层税务官员三种隐藏幕后的害群之马相继浮出水面。此后,鉴于阻碍问题妥善解决的各种困局相继得到消解,赫德成功推动了粤港双方达成妥协方案,"封锁香港"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西汉前期的蜀商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前期的巴蜀商人活动能量十分惊人。他们把蜀地的商品远销至中亚、印度、东南亚、东北亚等地。他们充当了南方走私贸易的主角。岭南和西南地区成为走私行为蔓延和滋生的温床。南印度迈索尔出土的公元前138年的古汉钱,似应与蜀地的走私商人有关,正与《史记》所记载的蜀身毒道相印证。汉武帝消灭南越国,平定西南夷,蜀商走私活动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荡然无存。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数百年的巴蜀商人集团从此黯然失色。他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从此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4.
辜燮高 《世界历史》2004,(2):99-103
在对华贸易 (实为走私贸易 )上 ,威克菲尔德鼓励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走私者在中国沿海岛屿建立若干商站 ,条件是“市场自由 ,即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对所有国家开放”。他还有多边贸易的构想。“假定便宜的粮食系英国在澳大利亚的诸殖民地生产 ,那里虽然远离英国 ,但距中国近。英国人可用制品购买此等粮食 ;用此等粮食购买中国人的茶叶和白银 ;用这些茶叶和白银购买加拿大人的便宜谷物”。  相似文献   
5.
李冬君 《文史天地》2012,(12):53-55
所谓“走私”,其实是正常贸易,朝廷害怕民间海商发展壮大,就来搞海禁,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海外贸易,一搞海禁就变成了“走私”,以至于连沙勿略也不得不“走私”进入中国。不幸的是,沙勿略“走私”未捷身先死,成了向中国传教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长秋 《湖南文史》2012,(4):50-50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陪都重庆亲下手令,处决了三个有地位有靠山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这三个人就是:成都第八任市长杨全宇(1938至1940年任成都市市长),中将兵役署长程泽润,以及本文要述及的中央信托局运输处处长林世良(1907-1942)。  相似文献   
7.
当前,盗掘古墓,走私文物,破坏文化古迹等现象仍比较严重,如何做到“打防并举”,保护好祖国文物,已是摆惜的是,许多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盗掘和破坏。1999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物案件42起,涉案人员152人,打掉犯罪团伙18个,处理107人,收缴文物500余件。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最为猖獗。这一地区海岸线绵长,湾港纷歧,在地理上有利于与海外进行走私;沿海渔民因战争而破产,不得已而从事走私活动;战时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物价差距过大,走私有利可图;更为重要的是,日方将走私作为经济战的手段加以利用,一直是走私的策动者,而大后方政治不上轨道,致使走私得不到有效遏制。这一地区投入到走私中的人物是形形色色的,但大私枭是走私的主力,他们多以设立公司的形式集股从事走私活动。走私出口的物品多是各地的工农业特产品,尤以钨砂和桐油为多。走私入口的物品多为日用品、奢侈品甚至毒品。越到战争后期,日方对输入物资的控制越严,有利于民生军用的物资越少。走私的方法大致分公开走私与秘密走私两种,而秘密走私的方法更为繁复。走私的路线极为复杂,据点多在沿海,小据点因战场形势变化旋起旋灭。出口走私规模大于入口走私,利润往往很高。战时走私给大后方带来复杂的影响,但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9.
黄玉林私盐案是清代发生在两淮地区最大的盐枭案。盐业走私犯黄玉林虽然一度被清廷招安,但并未真心悔过,一有机会便想重操旧业。经过道光帝的坚持,黄玉林最终被两江总督陶澍处决。清代私盐案的屡禁不止,实由于清代盐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所引发。陶澍在淮北地区推行票盐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原有盐商垄断的体制,两淮地区的私盐问题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10.
闽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边疆区城,开发较晚。近代以降闽台贸易增长迅速。日据台时期闽台区间贸易骤变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仍无法抹煞闽台贸易的互补性。该地域的边疆区域贸易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