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玉 《四川文物》2002,(4):59-62
四川彝族服饰中的花纹内容极为丰富,而贴花工艺尤为具有特色。贴花素材选自四川省博物馆藏品。章就贴花的渊源、制作方法、色彩特点以及受汉族化的影响,都作了比较详尽的探讨。这些贴花是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在老板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当晚的下榻之处——幽兰居。幽兰性温,恬静而优雅,就像这方住所,梳妆台、太师椅、储物柜、老摆钟、古字画……我们像是走进了古时小姐的闺房,想象着她对镜贴花黄的景象,该是多么地如花美颜。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锦饰内棺 ,是我国迄今为止的首次发现。该棺的棺饰对研究我国古代装潢工艺和艺术风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延川布堆画,又称布贴花、布摞花或拨花,历史悠久。它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由心灵手巧的妇女给孩子衣服打补丁演化而来,据衣服膝盖、肘部等破洞之大小将选择宜于搭配的各色布剪成各种图形缝缀上去,获一举两得之效。由此不断演变发展,选取各种吉祥喜庆图案,从而表达创造者的一种思想情感,如新婚男女的枕头顶端布。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器在明代中期时发展成熟,自明代万历晚期始便开始通过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贸易、来华船长及高阶船员私运、国家间馈赠或来华使节采购等各种渠道进入欧洲,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藏。这些原本素雅的紫砂器大多被装饰了繁复华丽的中国图案,被贵族们用来炫耀财富和地位,营造文化品味,并吸引欧洲各国积极仿制,对近代欧洲陶瓷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意霞  陈海生  姚树赛 《神州》2013,(13):225-225
堆花工艺为全手工制作,土话叫"贴花",是一项几乎快失传的技艺。贴花作品立体感强,层次分明,作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艺人们用各色泥料,或捏、或摁、或贴、或堆,在坯体上凭空堆贴出各式画面,经高温烧制而成。此项工艺全凭徒手操作,偶而辅以竹木工具,能娴熟运用该技艺者绝非一日之功。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砖室墓葬9座。M1为双甬道土坑砖室合葬墓,出土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等各种材质的文物,其中鹦鹉螺杯和玻璃碗尤为珍贵,为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当涂东晋墓的发掘,除出土了东晋墓中常见的青瓷器外,最大收获是发现了4片玻璃碗残片,经检测定性分析,它与当时国产玻璃成分不同,与湖北鄂城西晋墓出土的玻璃碗成分相似,同为舶来品萨珊玻璃器。它的发现为六朝时期中国南方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黄祎晨 《南方文物》2022,(1):231-239
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汉代独特的金银箔贴花漆器风行帝国疆域。金银箔题材尤以各类动物形象为多。其流行与汉武帝一生扩修上林苑的行为密不可分。宣元以降,越来越多的低级官吏和富人成为金银箔贴花漆器的使用者。广陵地区及其东北400千米以内形成了核心消费区,位于南北中转点的长沙为次级消费中心。宝玉石微雕串饰的兴起过程与之相似,两者共同描画出汉代中晚期奢风侈行的时代脉络。  相似文献   
10.
周丽丽 《南方文物》2013,(4):94-96,97-100
瓷器剪纸贴花工艺始创于唐代,其与当时流行的薄片饰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宋代吉州窑的同类装饰并不同源。宋代吉州窑瓷器上的剪纸贴花主要是受该地区发达的纺织印染、造纸刻书,乃至剪纸业的影响而来的,风格独特.其中一些特殊的宗教纹样则是为该地区的宗教机构设计烧制的。吉州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场,其产品以装饰手法的丰富多样而别具特色,黑釉剪纸贴花工艺即是其中代表性的一种。长期来对于瓷器剪纸贴花的始创年代,工艺渊源.宋代为何只有吉州窑流行剪纸贴花技法,以及剪纸贴花纹样是否与当地的社会习俗相关等问题,一直是笔者颇为关注的课题,本文试图就此类问题的思考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