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土族》2014,(3):34-34
岁月如梭,离开家乡的土地一晃二十年了,要不是二弟辛勤耕作,我那三亩责任田早已成为一片荒草滩了。终于,这天,站在家乡的山脊,放眼山下,阅读家乡的作品,高高的山峦、雪白的云彩、洁白的羊群、翻滚的麦浪、翱翔的雄鹰,灿烂的山花,我又回到了童年,重新去读滚滚麦浪,波涛起伏,似金色的海洋,那飞舞的蜂蝶,那叽叽喳喳的鸟雀,有了它们的陪衬,这里似一幅美丽的散发泥土气息的画卷。  相似文献   
2.
宋霖 《江淮文史》2002,(4):4-21
戏说历史,是当今中国的一大"文化"景观.能准确把握历史、艺术上也好的作品,有,但不多.在少数人那里,历史成了一堆五色斑斓的橡皮泥,可以任情捏造,全不受历史真实的约束.粗制滥造的戏说历史作品对真实历史的扭曲、篡改,甚至改铸,在相当大的范围里混淆了视听,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以为,真实,永远是历史题材作品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对历史存一点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包含读者)负责,也对历史当事人负责.戏非戏弄,说非乱说,如果连起码的事实都可以不顾,就等于从作品中抽光了历史,只剩下戏说二字了.  相似文献   
3.
1972年12月,邓子恢在北京医院病情恶化,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垂危之际,邓子恢喃喃细语:包—产—到—户—没—有—错!邓子恢为何  相似文献   
4.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10,(12):45-47
<正>一、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张作霖,字雨亭,人称张大帅,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奉系首领。甲午战争时,他投奔清军当了个骑兵,不久解甲还乡,开始绿林生涯,出没于辽西一带,与巨匪冯德麟并称"两雄"。  相似文献   
5.
1962年上半年,安徽省宿县出现两件联名向毛泽东主席上书保荐责任田的事。一件是以符离区委书记武念兹为首的全体区委委员上书,一件是以县委书记处书记张德群为首的三级干部联名上书。前已经多次作过披露,后则鲜为人知。本就所查所访得来的资料,对后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6.
张军 《炎黄春秋》2011,(10):41-42
一2010年8月6日,上海的一家报纸发表了《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传奇》(以下简称"传奇"),作者颂扬曾希圣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时期所作的贡献,文中列举他在战争年代担任情报局长时,令人吃惊的破译敌人密码的能力、献计帮助红  相似文献   
7.
七千人大会之后 责任田与农村生态 冯希仁说,七千人大会结束后,会议期间所发的笔记本,全部被收回,“只字片纸不准留”。他们对会议讨论的内容,没有传达任务。后来,相关文件下发到县团级以上干部,他注意到毛泽东在会议上所说的“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中,没了“晚上看戏”。他收到参会者全体合影的照片,有一米多长,可惜在“文革”期间丢失。  相似文献   
8.
徐则浩 《江淮文史》2006,(5):113-1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村成为“大包干”的发源地。人们往往把“大包干”同安徽1961年的“责任田”联系起来,于是在出版物上有关“责任田”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多起来了。这些材料,我都愿意看,因为当年我也曾参与过这件事。在看的过程中,也启发我把自己的点滴经历写出来。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基本内容是以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为重点,包括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的瞎指挥风在内的“五风”,规定了12条政策。安徽省委为了贯彻《紧急指示信》,对“五风”刮得比…  相似文献   
9.
(一)有20多年了,每到春耕,尤其秋收,我都会尽量抽出时间,回到家乡住上几天。我喜欢看乡亲们浸泡谷种和走在田间时,那种满脸期望的表情,看他们在责任田满怀希望辛勤耕种的样子。至于秋收,年年的收获,年年的喜悦并不相同,秋收的画卷因此色彩纷呈。这样体验  相似文献   
10.
1959年至1960年问,安徽农村同全国农村的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严重的“饿、病、逃、荒、死”问题。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冷静地总结分析了农业合作化以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要扭转危局、复兴农村经济,光靠反“五风”是不够的,必须彻底改革农村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问题。在深入基层认真倾听农民意见之后,省委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后又得到了毛泽东的表态支持,于1961年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了“责任田”亦即包产到户责任制。试行一年,粮食大丰收,农村非正常死亡现象得到了制止。正当省委意欲继续推行“责任田”时,1962年2月,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曾希圣因试行“责任田”被指责为犯了“方向性错误”,免除了省委第一书记职务,“责任田”被强令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