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佳  李玉 《民国档案》2017,(3):55-59
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美国公民布雷迪在南京汉口路19号和双龙巷11-B号的住宅与车库等遭到日本兵士的多次擅闯和破坏,各项损失共计547.94美元。为此,布雷迪等人通过美国驻南京使馆和驻上海总领事馆等外交机构向日本方面提出交涉。这是日军侵华期间在宁美侨受损的典型事例之一。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为了攫取各种利益,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不惜采取世界战争史上最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姜良芹  朱继光 《历史研究》2012,(2):101-119,191
抗战期间留宁西方人士、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迁往后方的南京市政机关及战后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等各方,从各自角度先后对日军在南京所造成的市民财产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因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这些调查结果远低于实际损失。根据目前搜集的5865户市民财产损失档案资料,这些市民家庭的财产损失额不低于1.67亿元(1937年法币),户均损失为28474元,仅此损失数额即相当于战前南京全部市民家庭约678个工作日(近2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倡议书     
《巴蜀史志》2008,(3):1-1
非地震灾区的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什邡、青川等地灾情严重。突如其来的灾害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他们痛失亲人,痛失家园。面对震后的废墟、逝去的生命、流血的同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无时无刻不在悲痛,无时无刻不在焦灼。  相似文献   
5.
朱继光 《民国档案》2012,(2):114-120,138
抗战爆发后,南京作为国民政府首都成为日军重点打击目标。其先后历经日机空袭,沦陷初期日军疯狂的烧杀掳掠,以及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在此期间,南京市公私机关、团体、企业及居民在前后方遭受了惨重的财产损失。国民政府在抗战开始后对此极为重视,先后三次指定及组织相关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进行了具有一定连贯性的调查,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查报资料,为战后对日索赔奠定了基础。由于受到战时环境或社会经济剧变等因素影响,这一调查存在不少缺憾,但通过查报积累下来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3,(6):195-195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此次灾情的发生,牵动了每一名中国人的心。灾难过后,众多汽车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表达对灾区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吕晶  方勇 《民国档案》2011,(3):116-127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大量的人口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其中尤以南京大屠杀为甚.目前,学术界关于抗战损失的研究歧见不一,且对南京沦陷后的抗战损失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利用统计学工具,选择国民政府文官处职员私人财产损失数据作为典型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暴行.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余年苦难的屈辱史,备受外国列强的欺侮。为害最烈的当数近邻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发动的侵华战争。为抵抗日寇、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付出了数千万好儿女的巨大代价,以及难以计量的经济和财产损失。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以以德报怨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王彩荣 《黑龙江史志》2011,(8):61+64-61,64
<正>突发公共发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一个地区或全国经济社会稳定,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做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贴迈现实、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是档案工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体现,值得档案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3.电讯损失 电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战争期间,它是决定胜负的因素之一,日军侵占桂林时,始终将电讯设施作为破坏的主要目标,使电讯事业遭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失。据史料记载,“长途电话区团电话及乡村电话线路,凡日军所到之处,亦已悉被破坏。”尚可欣慰的是,早在桂林第一次疏散时,就运出了许多电讯设备。而广播电台及器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都被摧毁或被拆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