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切皆死,唯有灵魂不灭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于瀛台,并关闭北京城门,出动三千军士搜捕维新派人士,持续百余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危急关头,梁启超找到谭嗣同,劝说好友与自己一同逃亡日本,不料被拒。谭嗣同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第二日,谭嗣同被捕,随后,以他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斩于菜市口。这一年,谭嗣同年仅33岁。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期谭嗣同和严复的理想社会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和严复都是近代中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英勇斗争的卓越代表,他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文章从中西思想文化结合的视角,阐明了甲午战后谭严二人理想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具体表现;并从出发点、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思想资源、理想社会层次诸方面分析了二人理想社会模式的相同之处;还从思想渊源、具体内容、实现途径等方面指明了二人理想社会模式的不同特点。文章还从谭严二人理想社会模式及其比较中得出一些有益的认识,强调指出:谭严二人无论是参加政治斗争还是进行思想启蒙,为实现近期和高级目标而艰苦奋斗,都为社会进步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功不可殁;但是,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还是肤浅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宣传了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儒家仁学在晚清得到思想上的阐发和某种程度的践履.康有为、谭嗣同等戊戌思想家既重释仁学的内圣修养,又阐发仁政学说,并在重民意识、平等思想和理想人格等方面将仁学与启蒙思想会通起来.他们执着于仁的理念,但在近代中国,仁学难以开出新的外王功业.在成圣成仁的追求中,康、谭等人的社会方案更加走向道德理想主义,人生结局也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李娟红 《沧桑》2009,(1):28-29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代表之一。面对危机四伏的近代中国,他大声呼吁尽变西法。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中也隐藏着消极因素。本文对他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政治理想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奚青 《炎黄春秋》2011,(10):57-63
笔者同李锐先生交往多年,每有倾谈。期间,曾为他整理过早年书信、日记等文字,并阅读了他的大部分著作。李锐一生坐过两次共产党的牢,一次在1943年的延安抢救运动中,一次在"文革"中,于秦城监狱单间关押8年。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多次号召领导干部敢  相似文献   
6.
马勇 《文史天地》2013,(11):9-14
1898年9月,中国政治大逆转,谭嗣同、康广仁、杨锐等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海外,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7.
张忠 《黑龙江史志》2006,(10):52-53
在大厦将倾,人物辈出的晚清,谭嗣同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追思和仰慕的.谭嗣同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其以身殉道的生命实践,亦在于其思想的超前性和锋利性.集其思想于大成的《仁学》,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不仅反映了时代的潮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方继孝 《收藏家》2006,(5):29-33
吴彦复(1869-1913年)安徽庐江人,名保初,字彦复,又字君遂,号北山。是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次子,他和湖北巡抚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之子陈三立、福建巡抚之子丁惠康并称为清末四公子。与章太炎、宋平子友善;吴若男系其女,章士钊先生为其婿也。工诗,尝赋《支那有一士》诗。亦擅书,书摹褚、赵。1897年秋辞官,游于京、津、沪之间,依故人为食客。1913年2月21日,吴先生因“贫至无法买药”,在沪上叫号而绝,年仅45岁。吴氏生前与晚清名士多有往来,存有大量友人墨迹,卒后由吴若男、章士钊夫妇珍藏。最近几年,不知何故,市场上不时有“彦复”上款墨迹散出…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杭州人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陈三立安息地就在九溪牌坊山。据郑逸梅《艺林散记》记载,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0.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引刀就戮于北京菜市口。纵死犹闻侠骨香。他生前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其后此诗广为传诵,人们在为戊戌变法失败感叹唏嘘的同时,也为谭嗣同本人的慷慨赴义而感动落泪,甚至干脆把这首《狱中题壁》诗理解成了就义诗,尤其是后两句,最是流行,认为是谭嗣同崇高人格的极佳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