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评书讯     
《中国西藏》2015,(1):91
《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朱塞佩·图齐诞辰120周年纪念文集(汉、英)》朱塞佩·图齐(1894-1984)在国际藏学界、东方学界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他于1926年至1954年间先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进行了八次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这些考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成果。本书收录的图齐的中英文文章,内容涉及西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些成果是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成果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汇总;既是中意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与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作编纂的《南京辞典》一书,于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盛大开幕的前夕,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它的问世,是当代南京地方文献的重要成果,填补了南京本土综合性、普及性读物的一项空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寻古探今,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南京的窗口。尤其是以百科工具书的形式来反映城市古今全貌,在南京有史以来尚属首次。综合观之,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全书内容广泛而条目精炼,注重系统性与简明性的有机统一。书中分设地理、历史、人物、政党社团、市政城建、交通邮…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林衍经先生的《方志编纂系论》近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万字。是著不以“编纂学”命名,而以“编纂系论”为题,其用意是出于总结实践、指导实践的愿望。这一写作愿望和目的,著者在“前言”中披露说:“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  相似文献   
4.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2,(1):132-133,203,2
这里的读物之"物",特指古代物质文化遗存,更详细一点说,是一种承载了若干文化信息的物质遗存。所读之"物",有考古发现及传世之物,也有图像中的物和诗词歌赋中的物。理想的解读,是找到三者相通乃至契合处所折射出来的一点历史风貌或社会生活场景,只是未必皆得如愿而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5.
笑忘书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1,(8):175-175
人就是这样,丢失了胆量,懂得敬畏后,统统开始向哲学或玄学求解。中年人也开始互相提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6.
票比钱重要     
前几天收拾柜子,翻出一沓大小不一,花花绿绿的票证,有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和油票。记不清这些票证是何时放在这里了,但票证陪我走过的那些岁月,却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7.
8楼     
朋友陈智有个17岁的侄女,在阳江卫校念书。不久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福建男孩,19岁。男孩很痴情,特意辞了职到阳江等侄女放假。女的把男的带回家,跟父亲说不念书了要跟男孩走。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13,(4):41-41
最近流行的大众读物《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精彩在于,作者托克维尔在极其复杂的法国大革命历史文本里,发现并阐释了历史的吊诡,否定了历史必然性的陈见。  相似文献   
9.
毛飞明 《古今谈》2001,(1):15-16
我国很早就有儿童课本——蒙学读物,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朝梁朝大同(535——546)年间,梁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写成《千字》一书,应是较早的蒙学读物。宋、元时代,儿童读的书有《百家姓》、《三字经》等,种类不少。明代朱升曾将其中几种比较优秀的四种蒙书,即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程若庸的《性理字训》、黄继善的《史  相似文献   
10.
历史类传统童蒙读物的体裁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1500种左右的传统童蒙读物中,历史类的读物约占五分之一。近300种历史类的传统童蒙读物依体裁可分为4类:咏史诗体、千字文体、蒙求体和歌诀体。咏史诗体的读物由一首首相对独立的诗歌组成,相互之间很少关联。千字文体的读物均用四言写成,每篇限用1000个字,并且一般说来每个字都不能重复。蒙求体的读物每句4字,由一个主谓结构组成,介绍一个经传故事,并且前后句两两相偶,所介绍的经传故事具有相关性。歌诀体的读物篇幅长短不限,或五言,或七言,写作和阅读均极便利,因而数量最多,流传也最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