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鸣  谭举正  王瑾 《炎黄春秋》2007,(1):75-75,35
金秋十月,中共中央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广东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实施意见。为了让广东的老干部更好地理解中央和省委的精神,11月21日至23目,广东省委老干部局和本报联合组织了省级老领导,在梅州召开专题座谈会。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毕德博士作了辅导报告。三天的座谈,老领导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进萍 《收藏家》2007,(8):35-40
螭是龙属的蛇状神圣之物,螭纹人们俗称螭龙纹、螭虎纹,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因其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匐状,故考古界常把螭称作蟠螭,《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但从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看,就分无角和有角的两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螭字条:"(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后人所增,非许书本有。"甚是。  相似文献   
3.
孙兵 《收藏家》2022,(5):91-96
<正>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印章以铜质为主,因此印章的产生与灿烂的华夏青铜文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结合出土实物看,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印章产生的年代。文献中最早对“印”字加以解释者,是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称,“印”是执政者所持有的信物,凡是和印有关的东西都有“卩”这个偏旁。  相似文献   
4.
佚名 《文史月刊》2014,(4):52-53
文学名著的传播,真的没有国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发表七十年来,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在美国的堪萨斯河畔,就看到一个美国小二黑!我平时喜欢看看书,写些字。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古文逻辑,说文解字,奇门遁甲,有些即使不懂也想翻翻。一天不翻书就觉得十分无聊。翻书渐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5.
徐宝贵 《考古与文物》2006,3(5):106-107
此字古文字作如下等形体:西周中期央(孟蕊①“需西周晚期再(伯公父匿②春秋时期”字所从)“需”字所从)蔡侯残钟)期三晋系不(《侯马盟书》裤(《侯马盟书》下(《侯马盟书》希(《侯马盟书》示(《侯马盟书》示(温县盟书)楚系香(《包山楚简》194·4) 85·23) 154·l) l·30) l·41) (《包山楚简》(九店楚简) 2) 218)西(《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16)灭(《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1反)曰(《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需”字所从)秦代(峰山刻石) (《说文》篆文)而而《说文》对其形体及其本义分析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  相似文献   
6.
张婷 《文物世界》2008,(3):7-10
青铜盘是商代重要而常见的铜器。目前出土和传世的商代青铜盘共有30件左右。这些铜盘绝大多数没有器耳,多为宽沿,腹部或深或浅,均有罔足,圈足或高或低,个别铜盘还有假腹(图一)。青铜盘的用途,文献上已有明确的记载。《礼记·内则》说“进盥,少者奉檠,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段玉裁在《说文解字》的注中也说“承盘者,承水器也”。古人在祭祀和宴饮都要行沃盥之礼,以昭显其清洁。青铜盘是水器,常与匹搭配使用,用匝往手上浇水,盘放在手下面承接洗过手的弃水。  相似文献   
7.
曹娜 《沧桑》2008,(5):203-204
说文解字》是文字学领域的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开创了汉字字典编纂的部首编序的先例,用540部来统摄9353个汉字,逐字解释所收汉字的形、音、义,把文字、训诂、声韵熔于一炉,并且"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它广征群书,以证其说;它博引通人,以存异说,使《说文》成为一个包蕴万有、气象万千的有机整体"[1]。本文从文字学理论的角度再次切入,对该书的历史地位及散见书中的重要见解做进一步的耙梳、整理和阐发,并在前人基础上对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去看望好友甘肃省博物馆的祝中熹先生时,他送给了我几本《陇右文博》。在翻阅中有幸读到了于祖培先生《‘京’字初义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宁县庙咀坪遗址浅释》一文,很受启发。于先生从文字的初义去研究历史文化不失为一种有创意之方法。我相信依此法再参照文献及考古材料定会解破一些历史文化之谜。不过于氏在该文中所表述的“由是则知庙咀坪古名叫‘京”’。“现在‘京'‘姜’二字音、形的破解。表明我国在神农时期已有了成型的复杂文字”,“京是宗庙”,“《说文解字》‘人所为绝高丘也’依稀反映了‘京’原为宗庙神舍这类人工建筑的历史痕迹”观点等。鄙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版本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解字》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唐写本《木部》残卷和《口部》残卷,虽存字不多,但所据皆为当时传本中之善本,可校正后传《说文》之误者颇多。北宋大徐本出,除小徐本外,它本《说文》尽快,现存来刻元修大徐木共三种.即王昶藏本、汪中藏本和黄志淳藏本,三本同出一源或互有传承关系,其中以黄志淳藏本为最古。清代依来本刊刻者有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初刻本、藤花榭本和了少山仿刻宋监本,三本皆有意保留来本原貌,唯丁本作过少许校改,颇精审。宋代另有徐锴《说文解字韵谱》和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两种《说文》改编本,后者照录《说文》原释语,更具校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读《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之述多矣,能传世则百不到一,东汉许慎之《说解字》(下简称说)可谓能传世矣。时过千载,学人研治不辍,宝之重之,又岂流行一时之书所堪比哉!《说》成书后,学传抄,流传中或有改易。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徐铉奉诏校订《说》,就唐李阳冰改本和当时所见各本重加整理而成今传通行本,其时所见诸本后多亡佚,所幸晚清藏书家莫友芝慧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