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有句话说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分的,读龙登高教授的新著《跨越市场的障碍:海外华商在国家、制度与文化之间》(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简称为《跨越》),也多少有些类似的情景。说来惭愧,在华侨华人研究“堂口”里谋生,最不愿意读的就是本专业的论著,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拼凑任务才耐着性子翻些必需的资料;同行赠送的专著,不少躺在书架上与灰尘为伍,有时内心不免歉疚于这些作者。主观方面,个人碌碌无为自甘庸懒;客观方面,现在的出书速度快、数量多,文化快餐大多令人提不起阅读的胃口甚至还有伤胃之嫌。“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相似文献   
2.
三十三、平生未少皱眉时在前辈说书人中流传着一句艺谚,叫“噱是书中宝”。所谓“噱”,不是人们贬称时专指的耍活宝那种“噱头”,而是说书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江浙沪一带称“噱头”,在北方则称为“包袱”。无论是哪里的说书,在夜夜说来的过程中,过一会来一点笑料。让听客放松一会,是非常必要的。湖北评书艺人中的江云卿、沈  相似文献   
3.
试论宋代的市民文艺和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化繁荣昌盛,是华夏化的顶峰之一,本试图从宋代的市民艺的出现及其与商业两的关系中,剖析宋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0,(44):55-55
他是一个可以用很多名词定义的人,包括书生、顽童、侠客、名士、文人。 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这些特点令他的小说别开生面。2010年,大陆版五十余万言的《城邦暴力团》未出先热,这是张大春涉猎半径的一次展示。诗词、对联、字谜、星相、武术、医道、卦算,纷纷扬扬糅杂其问。传统与现代小说的手法在他那里,灵巧地“混搭”,亦幻亦真。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在南京艺坛上有两位名噪一时的说书艺人,一个是秦淮名妓王月生,另一个就是说书大师柳敬亭。柳敬亭大半生混迹于南京,主要在十里秦淮著名的桃叶渡畔“长吟阁”说书献艺,名震江南,被称为“南都第一”。 史籍记载,柳敬亭是江苏秦州人,本性曹,15岁时因在家乡打抱不平,犯了命案,避难流落江湖。一日栖身于柳树之下,时适柳絮飘飞,无着无落,一时触动心事,感到自己今后的生涯也像柳絮那样飘泊无定,遂改姓柳。18岁开始学书,却一举盖世。据说他相貌丑陋,面色黎黑,且满面疤痕,人称“南京柳麻子”。可是他的长吟阁书名…  相似文献   
6.
我说我是“武林高手”,读诸君您信吗?我劝您先信了再听我说。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2,(11):35-35
关于孙悟空的姓名,在元代杂剧中就已经提到了。元末明初说书人的话本中称这猴子为“孙行者”,但为何是“孙”?其实这“孙”字源于“猢狲”,“猢狲”是猴子的别称。取其“狲”,去反犬旁,成为“孙”。“孙”作为姓,对猴子也是恰如其分了。  相似文献   
8.
凌大 《钟山风雨》2012,(2):60-60
在古城扬州,过去民间有句名言:“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因为王少堂是“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他说的《水浒》脍炙人口,扣人心弦。因此,王少堂深受广大听众的青睐,闻名大江南北。上世纪50年代中期,笔者当兵的部队驻扎在扬州,故有机会经常去书场听王少堂的“扬州评话”《水浒》。每场座无虚席,听众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9.
书匠孙金福     
陈曦 《丝绸之路》2009,(11):64-66
在天荒地贫的陕北,苦命的说书人一般没有多少文化,有文化就会求取功名,岂能“沦落”为社会底层的说书人?但是这些书匠中也有文化人,孙金福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曾经拜章太炎为师,后与太炎先生并称为"国学大师"。他于191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词章、训诂和经史之学。一生推崇文言,反对白话,其为人崇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