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道贵 《古籍研究》2002,(1):122-123
中晚唐是中国化的一大转型期,对此陈寅恪先生尝于《论韩愈》一中作了精要的概括,谓:“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化学术亦莫不如此。”(《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第  相似文献   
2.
唐诗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其创作数量的巨大和创作队伍的庞大上,与其他学样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在故事中经常穿插诗作,其中不乏精彩动人之处。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第六章对小说中的诗就有很高的评价:“薛涣思(《河东记》的作)自己没有一首诗留传于世,  相似文献   
3.
4.
王硕 《百年潮》2010,(10):65-69
思既往,新旧交替的20世纪80年代颇有汉唐风度。这个年代留下的不少诗文,给后来者一种几可触摸的生动的历史图景。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的运动,宏大叙事方面,自上而下者居多。诗言志,拓荒者们用诗词打开紧闭的心扉,透露出极其复杂的思想,有勇者的孤独,有英雄的豪情,有智者的千虑,有仁者的万忧……让我们一起在开拓者的诗风词韵之中来重温深圳改革那段难忘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陈子娟 《神州》2013,(9):12-12
纳兰词里令人感伤的诗句随处可见,有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关于纳兰词悲情诗风的形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首先,是纳兰性德对自己的出身和地位看得非常淡薄,不仅不以为是幸福和荣耀,反而认为是自己的不幸并感到厌恶;其次,他对人生的看法深受佛教和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消极避世的;最后,他对宫廷侍卫生活是非常厌倦和历经了亲人的早亡。  相似文献   
6.
明代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戏剧方面。诗歌创作,因受到理学、科举的长期桎梏,以及历次文字狱的影响,一直陷于毫无生气的局面。永乐、弘治前后,“台阁体”的诗风统治着诗坛,一些称颂功德、粉饰太平而又千部一腔的作品,竟被誉为“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黄钟大吕,认作是诗歌创作的圭臬。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667-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出身富家,任侠尚气,博览群书,尤善诗文。文明元年(684)进士,上《谏灵驾入京书》,武后奇其才,拜麟台正字。垂拱二年(686),从乔知之北征突厥,得胜还。多次上书言政,谏武后安人、爱民,勿宠酷吏滥杀茛善。武后称帝后,子昂随建安郡王武攸宜东征契丹,任参谋,言多切直,触攸宜怒,贬署军曹。因登蓟北楼,作《登幽州台歌》,感念壮志难酬,激发古今同慨之情。圣历元年(698)五月,上蜀川安危事三条,求朝廷“清官人”,安百姓。同年秋,以父病辞官归里,作《后史记》。纲目粗立,父病卒,子昂哀伤过度,“其书中废”。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富,又受武三恩指使,欲加害子昂。子昂纳钱二十万缗,仍被陷入狱,杖不能起。周长安二年(702),冤死狱中,年42岁。葬射洪独坐山。  相似文献   
8.
张九龄的诗,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制之作,但也有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写得细腻,感情真挚,辞藻清丽。特别是晚年被贬荆州后,所写的《感遇》诗十二首,其精神与诗风都和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改变梁陈以来的绮丽风格和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的诗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首先是陈子昂打出了“反齐梁,学汉魏”的旗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而李白的诗歌更是最高峰上的璀璨明珠。李白的诗歌雄奇豪放,浪漫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盛唐时候的最强音"。笔者认为李白豪放飘逸风格形成的原因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虞山诗派”被誉为“明末清初转移一代风会者”,但其在明清诗风转换过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却少有人论及.实际上,就一定程度而言,虞山诗派的诗学宗趣,是对晚明吴中盛行的取法六朝、晚唐的“绮艳”诗风的继承和发展.海虞“二冯”通过其“比兴”说,适时地从理论方面对“绮艳”诗风与传统“诗教”的矛盾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平衡和调整,从而使形成于晚明侈靡世俗中的“浮艳”诗风,能够适应清初“美刺教化”、“经世致用”的新的社会需要,发展为讲求“比兴寄托”的虞山诗学,进而促使了虞山诗派发展和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