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侯门深似海     
李拜天 《世界》2006,(8):72-73,70
在《大不列颠了颠百科全书俗语卷》的众多词条中,这个俗语引起我的注意纯属偶然。因为根据《全书》编撰者的说法,严格意义上这不能说是一个纯粹的俗语,而且流传的范围也不是很广,缺乏普遍的代表性。因为它太书面化了,很像是某个穷酸失意的文人的创作。《全书》编撰者甚至懒得给出它的使用频率的调查。它引起我的注意仅仅是因为它恰好排在“宰相肚里能撑  相似文献   
2.
田文祝  柴彦威  李平 《人文地理》2005,20(4):125-128
通过对约翰斯顿等人编著的《人文地理学词典》(第三版)的分析,揭示当今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指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2,(10):32-37
方志又称地方志、志书、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某一方面情况的为专志。方志概念诞生于周,方志的雏形地记、地志萌芽于秦汉,郡书起于汉晋,图经演变于隋唐,方志定型于两宋,盛行于元明清,空前发展到当代,已历经三千余年历史。方志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方"同"邦",在商代、周初是对周围少数部族的称呼,如当时将西北方少数民族称"鬼方"。中国古代国家最初形态是部族式邦国和小国寡民式的方国。西周成王周公旦摄政时封邦建立71个方国,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作典章礼乐各种制度,汇编成《周官》,汉代古文经学家将其改名《周礼》。  相似文献   
4.
侯宪林 《纵横》2008,(12):58-60
《汉语大词典》是由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5省1市43个单位共同编写的一部全新大型的语文辞书。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内容完备,收词严格,义项齐全,书证丰富,科学性强,全面反映了汉语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我作为《汉语大词典》的一名编纂人员,从选择词目、制作资料卡片到编写词条  相似文献   
5.
张守广 《民国档案》2002,(1):104-10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陈旭麓、李兴华主编的《中华民国史辞典》中,第78页“中国全国工业协会”词条的解释完全错误。  相似文献   
6.
1999年新版《辞海》对“甘薯”等词条作了修订。笔者修志之余有幸参与其事,取意外之得。现作陈述。 时任副主编的笔者在编纂《莱阳市志》过程中,于1993年春负责《农业编》的总纂修改。其中,涉及山东各地俗称“地瓜”、“红薯”的正名具体书写问题。在查阅词典中,发现《辞海》(1979年版,编印本)定义的正名为“番薯”(P1976),属旋花科,“亦称‘甘薯’”(为副名);并认为,“甘薯”(P1620)最早见于晋,古籍所指者,为薯蓣科的甜薯,“当非番薯”。很明显,“甘薯”一名在我国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