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园 《东方收藏》2023,(12):18-21
自1959年中国考古队在重庆市巫山县大溪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命名为“大溪文化”以来,当地陆续出土了大量纹饰繁丽、富有特色的彩陶。其中有一类被称为“彩陶筒形器”或“彩陶瓶”的器物,造型别致,与后世花相似,为大溪文化的典型器。这些彩陶筒形器大小、造型趋于一致,且纹饰多样,多为红底黑彩。它们的功能一直被广大学者所猜测,文章认为其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酒器,也具有文化功能,为祭祀的礼器,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前身。此类器物更是大溪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先民生活美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荆州黄山墓地M576出土竹简81枚、木9枚。其中竹简包括质日简57枚,遣册简24枚。通过对这批竹简中质日内容的分析,能够了解秦代相关地理信息;结合遣册记载与墓葬中陪葬品,则有利于探究当时的丧葬礼俗。9枚木均是单面书有文字,经初步研究,其内容属于裁判文书,对研究秦代司法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旸 《沧桑》2014,(3):227-229
早在商周时期便以用作一种盛酒之器而出现。随着的功能演变,到宋以后,逐渐被称为"花",花的器型也逐渐发生变化,先后经历由繁到简、从简到华美的蜕变过程。其装饰手法也由单一到变化多端,穷出不末。本文以清代花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清代花的造型、装饰及其艺术特征,探究不同时期的花艺术风格及使用功能,体会花的形体美、装饰美。  相似文献   
4.
李凯 《四川文物》2009,(5):90-92
<论语·雍也>",哉!哉!"一句因语境模糊令人费解.从考古资料出发,青铜是酒器,从商早期出现一直持续使用至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漆木的出现替代了青铜.孔子所感叹的,可能是漆木,亦可能是觯.""表达了他对此器失去殷人风格的失落,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经对内史毫同铭文的考释认为:1.该器属于康王之世;2.作器者亳可能是见于文献的作册度;3.器名为见于同篇的饮酒器——同,而该器器形是以往所称的,应当根据此铭改称作同;4.同当来源于竹筒。  相似文献   
6.
说觚     
三代青铜一开始是作为饮酒器出现的,大约到二里冈期,的功能演变为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的礼器。秦汉以来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一度沉寂,至宋因金石学的兴盛被世人竞相收藏、研究。几乎同时,它又逐渐成为了陈设品或插花器,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明末清初,又走入了另一个古物吉祥世界。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在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7.
8.
9.
胡洪琼 《南方文物》2022,(2):220-225
青铜、爵是殷墟时期青铜礼器组合的核心,根据、爵套数多寡至少可把青铜礼器墓分为五个等级。铜、爵配套使用的原因是其在裸礼上两者要相互搭配使用,才能完成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祀活动。晚商时期,青铜爵随葬制度对商文化核心区产生影响并被广泛认同,至西周中期,这一制度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晚明名士米万钟订造的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窑址调查、园林遗迹、书画史料等,解读米氏订造瓷的工艺特征、设计理念,追溯其订造使用功能,考证其订造时间、订造途径,从而还原米氏订造瓷与其园林营造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本文尝试从瓷器这一生活器用的角度探讨名士米万钟的个性情操、宗教信仰及其造园思想,并认为米家书画船和佛教信仰是米氏园林营造中的两个主题,其本人极具个性魅力,是晚明奇趣品味风尚的领导者。米氏订造瓷既为米氏园林营造而产生,同时在陶瓷史上亦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明末清初景德镇制瓷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