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多元化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重要的特征之一.当前书画装裱修复从业者对技艺价值认知程度不均,价值认知现状不能与多元价值共存的现实相匹配.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书画装裱修复从业者应从理念上重新树立多元价值观、方法上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效介入、理念上重视传承人整体情况的深入探求、行动上加快技艺科学化研究进程等几个方面来全面构建技艺多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洪范《水墨竹石图》轴为苏州博物馆三级藏品,此画笔墨简练,技法娴熟,饶有意趣,但画作破损霉变,酸化开裂,亟待修复保护。为此,运用苏裱技艺的修旧如旧技巧,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通过去污、揭褙、隐补、胶矾加固、接笔全色等苏裱传统修复方法,历时半年,对破损的洪范《水墨竹石图》进行了修复,使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漆茶具     
郭丹英 《收藏家》2020,(10):19-28
漆树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而漆器则是人类与大自然协手共创的杰作。早在7000多年以前,余姚河姆渡的先民就发现了漆树受伤后流出的汁液具有很强的附着力和防腐力的特点,制作出原始的涂漆木碗,薄薄一层生漆却改变了木碗易烂的缺陷,这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创举。此后,随着人类对漆器制作技艺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徐艺乙 《民俗研究》2007,1(3):68-86
过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器物默默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平凡的器物与中国传  相似文献   
5.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21世纪初,中国手工造纸虽然品类仍比较丰富,但分布密度和广泛度已大为萎缩。从已完成传统手工造纸状况田野调查的南方中国来看,许多地区的传统手工造纸生态圈已成为"孤岛",面临着传统技艺无法融入现代人生活和消费需求、造纸技术传承后续无人的困境。传统造纸行业的生态恢复需要融入新的科技力量,积极适应社会审美、消费新需求,并促使设计师人群深度进入传统工艺行业。目前来看,设计师与经典工坊和工匠长期深入的"事业型"合作,是促进传统造纸工艺生态恢复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8.
9.
许建萍  闫承花  张亚超 《沧桑》2014,(1):231-233
本文以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文物为主要依据,系统地探析晋绣文化的渊源和技艺特征,以期对山西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彦奇 《沧桑》2014,(3):237-240
岚城面塑是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区的岚县民众,在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最重要的"供献"和"礼物"。岚城面塑作品题材丰富、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手法多样,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山西众多民间面塑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