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南江即罗定江,汉时在交州治所(今封开)西江德庆附近南岸流人得名。今德庆县南岸仍存南江口小镇为证。古代以其水多急滩,称为泷水。晋置龙乡县于此,梁时又建建泷洲,在今太平镇潭白,向为汉人南下徐闻要道。中游名建水,以唐天宝一年(742)设建水县于罗定附近而得称,‘下游名晋康水,以南朝宋初于龙乡置晋康郡至唐又置晋康县于郁南县连滩而得名。而以南江一名为早,罗定江为今称。最早也不叫南江,称端溪。因汉灭南越设端溪县于南江口北,南者端也,故当时称端溪。  相似文献   
2.
清代初年,广东商人成群结队地沿西江而上在广西各地寻找商机,拉开了活跃西江沿岸城乡经济的序幕。与晋商、徽商稍有不同的是,粤商进军广西稍晚,但是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全国性的"东部产业转移"热潮中,广东商人在西江流域经济强劲发展过程中仍然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粤商的沧桑商旅历史中,可以品读出当今广西决策者们着力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3.
咸丰四年(1854),广东全省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三合会大起事,并由此触发了广东西江流域的土客大械斗。三合会武装久攻广州不克,至翌年初,除部分仍留在省内活动之外,主力则分头向西、北转移。北上部分与太平军会合,称“花旗”,同治五年(1866)随汪海洋部覆灭于粤东。西进部分与广西三合会联合建立政权,咸丰十一年(1861)失败,其余部至同治四年(1865)始基本平定。  相似文献   
4.
西江服饰文化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西江流域不论男女均穿宽衣阔袖的“大襟衫”,衣领不高,叫“风领”。女衣长可及膝,袖阔1尺,最小也有9寸,袖边有双捆出线,捆边3条。男衣同样宽而长,喜庆日子则穿长衫。民初,大襟衫有小改革,衣袖改窄为只能穿出手,叫“一撂袖”,不久,又改为“马蹿油”(前阔后窄,袖口像马蹄),俗称  相似文献   
5.
银山岭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的南侧,是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旁的一座小土岭,附近岗峦起伏,平地开阔,燕水和同安河从旁流过,沟通桂江,这里上通湘漓,下达西江流域,西通郁江、黔江,东达南海。银山岭富含锰矿,1950年代以后,在银山岭西北麓的锰矿开采区不断发现有青铜器、陶器和铁器等古代遗物,  相似文献   
6.
民国末年,西江流域的社会底层人物中有以挑担走圩度日的“挑佚”(俗称“挑担佬”);有在圩镇中挑码头担(即苦力工。俗称“咕喱”);有做替丧家抬死尸的仵作(俗称“棺材佬”);有专门替有财有势人家抬轿度日的轿佚(俗称“抬轿佬”);有沿街捧钵向人乞讨的流浪汉(俗称“乞儿”)……。虽然他们以出卖劳动力来维持家计,但却自得其乐。所谓“穷风流,饿快活”,即指这些人物了。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的梧州有方福地,那就是藤县,得西江,绣江二水之灵气,藤县山奇水美,地灵人杰,是广西历史化沉积丰厚和自然风光秀美之所,在两广及东南亚影响甚广,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的,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就诞生于藤县。  相似文献   
8.
肇庆市康乐中路M8系基建过程中发现并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墓葬年代为东晋晚期,出土器物有瓷器、银器、铜器等,为研究东晋时期西江流域社会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