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武德年间智藏禅师舍利装具。作者通过对舍利装具中的石函刻铭研究,认为《续高僧传》所载智藏禅师辞世与建塔时间有误,石函刻铭记载甚确。  相似文献   
2.
杨泓 《文物》2012,(6):45-56
一铁兜鍪战国七雄中,燕国有制作优良甲胄的传统,因之《周礼·考工记》称"燕无函"[1]。"函",即铠甲[2]。并解释说:"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汉儒郑玄想出一个理由来解释,见《周礼》郑注:"燕近强胡,习作甲胄。"他的解说或许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个是说因要抵御强胡,所以特别注重防护装具的制作;另一个是因与强胡的接触,会汲取强敌使用的防护装具的优点,改进自身防护装具的性  相似文献   
3.
汪桂海 《文献》2021,(1):166-189
为了收存和保护书籍,中国古代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装具。简帛时代经常使用箧(竹笥)作为装具,讲究一些的用漆奁。传世文献中对简帛时代的书籍装具记载不多,自二十世纪以来,战国秦汉墓葬出土了很多简帛书籍,其中有不少在出土时伴随装具遗存或包裹织物的残迹。由于这些书籍装具遗存大都腐朽过甚,有的甚至属于盗掘品,原来的装具仅存残片,而且相关信息分散于诸多整理简报中,不易寻踪,除了个别发现曾引起书籍装具研究者的注意外,大多数材料则未能进入书籍史研究者的视野。本文收集历年发现的简帛书籍装具资料,按照竹笥、漆奁和帙三类分别梳理,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分析、总结简帛时代书籍装具的特点及其对书籍保护的意义,同时希望引起书籍史和古籍保护研究者对这部分资料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