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58-1964年的英国核裁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1964年的英国核裁军运动,是一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颇具影响力的社会运动。运动的基本目标是反对核军备竟赛,主张推迟、禁止、甚至完全取消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核试验,削减核军备。它反映了战后英国社会对核武器和核战争前景的恐惧心理。但运动内部,尤其是运动的组织领导者成分复杂,对战争的理解、英国的防务政策以及运动的战略和策略分歧广泛而深刻,从而造成内部协调和合作的困难,最终导致运动的衰落和解体。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观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3.
当年他们千里奔赴深圳,只是因为国家的一个调令。也是因为一个命令,他们脱下军装成为第一批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军人  相似文献   
4.
高恒建  邓峰 《安徽史学》2015,(2):106-113
为了避免核武器、核军备竞赛再次在拉美出现,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一些拉美国家提出了建立拉美无核区的设想。对该提议,美国经过考察发现此举同样有助于满足其国家安全需求,这使得约翰逊政府原则同意支持按照美国标准建立。然而,由于美国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对建立拉美无核区的细节问题存有分歧,使得美国虽然促成了拉美无核区条约的缔结,但它最终却没有签署该条约。  相似文献   
5.
以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军队整顿为发端,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走上一条大裁军之路。30年来,中国军队按照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原则,先后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使军队总员额减少了65%,年度国防费开支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探索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在正确处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政府一直奉行"富国强兵"政策,把扩军备战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使日本军事实力在20世纪初达到西方强国的水平,并能直接挑战西方国家的霸权.但日本的军备扩充受国内外因素的制约,并不是简单地沿着直线上升.20世纪20年代日本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裁军运动,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内和平反战力量的兴起、日本经济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和美、英等国在远东寻求新的力量均衡等多种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7.
范国祥 《百年潮》2010,(7):42-46
从1949年到中央外事学校学习,后分配到外交部国际司任科员开始,我一生与新中国的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外交生涯里,在日内瓦任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大使级代表兼中国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代表团团长、联合国促进人权小组国际人权专家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8.
1920年1月成立的国联,其宗旨是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且在其盟约中规定了裁减军备的条款.在一战后至二战爆发前,以国联这一平台为基础,美英法德日意等国先后多次举行了裁军谈判,试图达到裁军的目的.当时以国联为平台的裁军有其可行性的一面,但更多具有的是不可行性.而这些可行性却最终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袭击下走向了瓦解,从而将以国联为平台裁军的不可行性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9.
安丝薇 《文史月刊》2012,(Z3):73-74
在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及其湘军成了清政府最为忌惮的对象,面对朝廷的层层压迫,曾国藩为求自保,迫于自身实力有限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等原因,只得裁军裁军之举虽缓解了清廷的心腹之患,促进了现代化建设,却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前期,伴随着冗军问题的滋生与日益恶化,不同形式的裁军渐次展开。本论述了北宋前期六朝裁军的措施、效果等,着重探讨了宋神宗裁军的过程、特点、成效及成因,并予以充分肯定。这对了解北宋军政之概况、评价王安石变法有所裨益,亦对今天的军政建设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