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号军是科举考试时在贡院内为考生提供服务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最初没有人愿意做这项服务,只好由各州、县押解军犯到省,派人各号舍为士子提供服务,所以称之为“军”。做号军,要身体好,能吃苦,能“尽九日夜之久,无瞌睡,无可偃息”。后来这种职业多由贫穷无业的百姓担任,但这种称呼被沿用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读刘元的老漫画《南京三百六十行》,勾起许多儿时的记忆,仿佛又听到了那些悦耳的吆喝,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又品尝到了那些可口的小吃。有人认为,这些画面展现的是"身处最下层贫民的日常生活",其实是不全面的。这些行当的从业者,已不能尽归于"下层贫民",而其业务对象,更是无论高低贵贱的所有市民,因此可以说,这些漫画切实地反映出当年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不仅如此,直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3.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10,(4):89-92
正在消失的行当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在广大乡村,打铁、弹棉花、炸爆米花、补锅等行当,曾那样繁荣,它们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依赖这些技能生生不息。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些行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留下缕缕追忆。  相似文献   
4.
旧时,广州有几种被人们排除在七十二行之外的畸形行当。主要盛行于清末民初,有的畸形行当甚至一直保持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文地理》2012,(5):116-127
在如今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曾经活跃着一个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它的国土西抵克什米尔,南至拉达克(今印度北部边界),北到青海高原,东达四川盆地。据说它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文明中心,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可这个王国仿佛一夜之间就神奇消失了,只留下千古谜团。  相似文献   
6.
马崇仁口述  马龙 《纵横》2013,(12):48-51
对着城墙练念白 练功大约有近两年的时间以后,我们才开始正式学戏。按各个行当分小组学习,在本行当学完了的前提下,可以去听别的行当的戏。各行学完之后,由朱玉康老师负责合成。合成以后没有什么问题了,下午就去中和、广和戏院实习演出了。  相似文献   
7.
南京老行当曾经关乎当时城市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从六朝以来的相关典籍文献中,便可以窥见一斑。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字里行间透析出当时建业的行市概况:"开市朝而并纳,横阛阓而流溢。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士女伫眙,商贾骈坒。"宋代《景定建康志》卷十六《疆域志二》从另一角度,记述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戏曲行当,人们常谓“生、旦、净、末、丑”。京剧中的“末”行久已被“生”行所替代。保留“末”行并成为一个主要行当的剧种,仅有汉剧、辰河戏、荆河戏、巴陵戏等,而其中唯汉剧“末”行成就最高。百年以来,可谓人才辈出。最名的应为被誉为“汉剧泰斗”的余洪元,其后还有胡双喜、刘炳南、魏平原、胡桂林、余春衡、王长顺、袁双林等。而至今仍被人称之为正宗汉剧名“末”的,无疑当首推贾振南先牛。  相似文献   
9.
槽坊·汉汾     
酿酒的作坊,旧时称槽坊。槽坊既是酿酒之处,总免不了有酒香朝周遭溢出来,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习惯把这酿造舒服香味的行当称之为槽坊业——当然,这行当正规的称谓,还是酿酒。  相似文献   
10.
车行·马车     
这是个比黄包车、三轮车古老得多的行当——这行当的古老,可以追溯的实在是太远太多了。见之于文字描述的马车及其相关的故事,先秦《诗经》《左传》《战国策》之类的典籍中俯拾即是。当然.那时的马车用于战事者多,用于日常出行者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