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甬道内近封门处出土一件器物,为胡人面部形象,泥质灰陶,模制,外凸内凹。胡人带尖帽,深目,高鼻,颧骨凸出,下巴较尖,络腮胡,面带笑容。两耳后部有一对小孔,应是穿绳所用(图一,1)。M23为小砖券顶砖室墓,墓内出土大量的陶俑,类别有劳  相似文献   
2.
张丹波 《文物天地》2021,(1):95-103
从人类信仰万物有灵的远古时代开始,面具就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成为某种神灵的象征。面具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神奇多彩的面具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是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探索与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拥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各民族生活的地域及其社会历史也各不相同,在文化传统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在面具文化上呈现出了地域性和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戴馨瑀 《风景名胜》2021,(4):0322-0322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巫傩文化的渐渐融入民俗之中,广泛的分布于民间。傩文化中,人们大多认为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人神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有“藏戏艺术之乡”美誉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热村,人们一提起活跃在社会上的觉木隆藏戏队的发展和兴旺,都不由称赞起本村的女村民琼达,夸她是藏戏队的好队长,不仅下大力气恢复了传统藏戏,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5.
软装     
丁纯 《南方人物周刊》2014,(17):111-111
朋友将迁新居,四处搜罗装饰品。非洲面具、波斯地筏、羌族石磨,各种瓶瓶罐罐,都收入宅中。最近又入手两幅画,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莫奈的《睡莲》。花了三干多,虽是仿制品,“但很值吧!”他边享受战果,边心痛得噱叫。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藏族兄弟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它包括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部分地区。那些地方的藏族同胞,与其他兄弟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相互学习,进行着多方面交流的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甘肃甘南、四川阿坝等藏区的几种艺术形式,相信您读后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雪顿节     
《中国西藏》2002,(5):44-45
  相似文献   
8.
本从意识形态中对“神”的认识出发,分析三星堆出土大型青铜面具的口部造型,认为其代表神的“笑”和快乐,并阐述“笑”的多种含义。  相似文献   
9.
面具,藏语音译为“巴”,是指用纸、布、木、金属、泥、石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可戴在头上进行宗教仪式、舞蹈、戏剧、歌舞等表演或供悬挂祭祀供奉,膜拜观赏用的人物和动物的面部造型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傩戏中的贵州福泉阳戏,作为傩戏中仅存的阳戏,多年来一直静悄悄地隐匿深藏于当地山野乡间,直至近年来才逐渐被外界所知晓。福泉阳戏所在地——福泉市龙昌镇大水沟村黄土哨村民组距城区3公里,整个组有110户人家600多名村民。村民均为聂、黄二姓,都是汉族。此处地势奇特,古树参天,风景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