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果洛采风归来,路经西宁。青海河源奇石久负盛名,心仪已久,何况四川乡友、青海石协副会长郑克光先生热情邀请。我们便用一天半时闻。驱车穿行西宁的大街小巷。来去匆匆进石馆,入石家;蜻蜓点水游石市。逛石街;三育两语交石友.觅石趣;心急火燎察石情,结石缘。总的感觉,西宁藏石的化积淀尚不及兰州那样的城市深厚。赏石的理性思考也不如兰州自觉,但爱石热情的高涨,市场化的规模,发展势头的迅猛。似乎过于兰州。  相似文献   
2.
付蔷 《文物天地》2023,(5):50-53
毛笔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写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制作技艺的提高,毛笔已从最初单纯的书写工具逐渐演变为集实用和收藏为一体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制花卉诗紫毫笔就体现了当时毛笔制作的超高水平。通过对毛笔上所留信息的分析,加上对相关史料的挖掘,不仅能看到这件藏品的艺术价值,更能透物见人,还原历史一二。  相似文献   
3.
展览     
《文物天地》2021,(2):128-128
北京。妙宝庄严2020年12月16日,"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1 10余件,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大致按功用分类展示,以期公众对清宫藏传佛教法器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展期至2021年3月14日。  相似文献   
4.
方青 《东方收藏》2021,(4):105-106
人面纹饰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的渊源。人面纹像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的岩画中。在北方的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广泛分布,宁夏贺兰山有着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同时在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在新石器时代,人面纹饰出现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半坡人面网纹盆。在安徽淮河流域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了陶塑人头像。在大汶口、龙山、良渚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出现了不少人面形纹饰。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也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5.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铠甲,特点是一环连四环,五环相衔甚密,一环受击,诸环拱护,主要用来防备箭镞等利器。锁子甲依据人体形状制成连缀如衣的铠甲形制,是名副其实的“铁布衫”。锁子甲重量较轻,将士穿上后活动自如,还具有折叠后体积较小的特点。锁子甲锁环环环相扣,不但可制成上衣,还可制成裤子,甚至可以给马制成相应形制的锁子甲衣,使锁子甲的优势在骑兵兵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藏两地间交易茶叶、马匹等商品的交通线,近代以来称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出现,与相关道路的形成演变、清代普洱茶的兴起及运销西藏有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朝以普洱府、顺宁府为主要产地经营的大叶种茶,种植、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运销西藏等地,西藏的骡马也赶到云南销售,"茶马古道"由此形成并趋兴盛。  相似文献   
7.
陈文 《旅游纵览》2015,(3):265-266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就业素质较低,对民族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也低。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深感缺乏一支技术、素质优良的队伍和一个良好的现代文化氛围。迅速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职业技术素质迫在眉睫,薄弱的经济基础所能承受的教育压力十分有限,人才产出明显滞后。渝东南民族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任务是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问题,渝东南职业教育应该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8.
马天行 《南方文物》2015,(2):99-106
<正>东南沿海是我国古代海洋交通与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汉唐至宋元间的墓葬文化内涵中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就是中外海洋交通的结果。学术界对于古代墓葬随葬品的外来因素研究较多,如安家瑶、杨伯达、干福熹等对舶来玻璃器的研究1,夏鼐、孙机等对外国钱币、器具、装饰品等的研究2,李刚等对墓葬出土堆塑罐、胡人俑形象的研究等3。实际上,东南沿海汉至唐宋时期墓葬结构装饰中也有一系列海外因素,如外来动物形象、外来宗教神话形象、外  相似文献   
9.
李遒 《收藏家》2015,(3):54-56
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不少山水画作品,其中有少量是明清二代的,主体为近现代名家作品。藏品为旧年入藏或近年来征集所得。现就馆藏中几件晚清至近现代画家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略作整理,向读者介绍。铁耕斋图卷(清)沈翰等纵18、横87厘米纸本水墨沈翰(1842-1913年),字咏荪,号醉白,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工书画,善临摹古画,与道州何诗孙(维朴)、淮宁姜颖孙(筠)齐名,世称"三孙"。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北方战事,给包括租界在内的上海及江南民众日常经济生活带来巨大恐慌。身处纷乱的惊惧不安和经济萧条的切实威胁,社会各界普遍企望北方战事早日平息,不致蔓延到南方,这种社会心理氛围,是"东南互保"得以产生和推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