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宋时期,从皇宫到民间盛行斗茶风俗。宋人饮的是碾茶,即把一种加工成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先注汤调匀,然后用初沸腾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斗茶的方法,则是先斗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斗水痕,以水痕先退为负。使用黑釉茶盏,茶色、水痕清晰,所以斗茶使用的茶盏首选黑釉茶盏。蔡襄在《茶录》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烧,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相似文献   
2.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谥忠惠,福建莆田人,我国宋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中,敢于冲破封建官场妒贤嫉能的陋规恶习,善于举才、选才和用才,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人才思想,这在九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对我  相似文献   
3.
论阎立本《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佩秋 《收藏家》2003,(4):56-61
《步辇图》卷,据北宋章伯益在画末的篆书末行称,是“唐相阎立本笔”。《历代帝王图卷》,据卷后拖尾宋人富弼、韩琦、蔡襄等人的题跋,也说是阎立本笔。但此二图,它们的风格骨体、艺术水平、笔墨习惯,皆无共性,且优劣差别,有如天壤。而“帝图”所绘,经与敦煌初唐壁画第220窟以及初唐李贤墓、李重润墓、李仙蕙墓壁画相印证。其时代风格、所表达的人物气质、服饰器物、贯穿于整个画面的行线用笔,以及它们的综合艺术水平,皆完全吻合。且《帝图》所绘,其微妙处较壁画有过之无不及,证明此图的作者是初唐顶尖高手。尤以作者熟悉宫廷生活,因而卷中陈宣帝所乘的腰舆(即步辇)与舆士的挽舆特写,完全符合史书帝王小行幸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素有“道南第一人”之称的杨时并不以书法知名于世,传世的书法作品数量亦甚为罕见。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的《书杨龟山帖后》一文,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提到杨时书帖的跋文。描述的是对杨时与陈瑾有关《易经》不同见解的探讨。其文曰:  相似文献   
5.
蔡襄是北宋名臣,悯民爱民,业绩彪炳史册。蔡襄这种民本思想是值得今人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晏建怀 《文史春秋》2012,(10):62-63
北宋非常重视台谏制度(台官纠察百官、谏官规谏君主)。尤其是宋仁宗一朝.官员因大胆直言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数.千古名臣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者.最初都是成名于御史、谏官任上。然而,要论当时最敢说、敢做的.则非蔡襄莫属。堪称北宋第一谏臣。  相似文献   
7.
苏轼《东坡题跋》卷四“记与蔡君谟论书”一则,为古今研究苏轼和蔡襄者经常引用·本文考定其伪,系后人改窜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之文。进而考定该文为欧阳修于嘉祐年间(1060-1063)的叙事和追述欧、蔡二人同为馆阁校勘至同知谏院(1040-1043)时事情,并确认欧文别本“今思此语,已十余年”实为“二十余年”之脱文。  相似文献   
8.
蔡襄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创"飞草书"。但是关于蔡襄"飞草书"的研究甚微,故而产生了许多误解。如明代娄坚将飞草书解释为"渴笔草书",今人曹宝麟先生指出蔡襄《陶生帖》为飞草书代表作。二种论述皆非。蔡襄的飞草书应为用散笔书写的草书体飞白书,飞、白、草、散笔四要素缺一不可。本文将主要从历史文献入手,并结合实证材料,对飞草书进行释义,考察飞草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风格特征,并阐述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蔡襄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也是功业卓的政治家。他在任期间,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在民间很有威望。《兴化府志》中说:“欧公长于学,蔡公长于政事。”欧公,即欧阳修,而欧阳修是北宋的学泰斗;人们把蔡公的政事和欧公的学相提并论,可见蔡襄是多么受到人民群众的崇敬。在民间的戏曲舞台上,蔡襄更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被全国许多剧种编演了各种剧目,流传了七八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