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蔡波涛 《文物天地》2020,(3):108-116
一以往考古工作回顾萧窑,与寿州窑、繁昌窑并称为安徽的三大民窑。长期以来,由于考古工作开展不足,学术界对于萧窑的研究与认识,仍局限在较为粗略的层面。最早关于萧窑的发现,是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在萧县白土镇征集到的一件瓷瓶,瓶上刻有"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此后,陆续有学者为寻找和研究萧窑做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梁元帝萧绎现存诗可百首,乃历代诸家辑佚所得,创作年代难得其详,背景、本事更是湮没不闻.笔者校点<元帝集>,得萧绎镇荆州时所作诗凡二十余首,遂总归一处,对其创作年代和背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晨 《清史研究》2013,(1):138-141
世传洪宣娇为洪秀全胞妹、萧朝贵之妻。但在浩如烟海的太平天国史料中并未见有洪宣娇留下的任何痕迹。经众多学者研究证实,"洪宣娇"原型实系《天兄圣旨》中的黄权政之女"杨宣娇"。①但是,杨宣娇扑朔迷离的一生,至今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一、"天父第六女"曾在天京生活过的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写有一则关于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天上"的兄弟排序:"耶稣为天父之第一子,天贼为第二子,南贼为第三子,东贼为第四  相似文献   
4.
《周颂·大武乐章》诸篇绎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颂·大武乐章》是《周颂》中的重要组诗,它在《诗经》甚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否定历来以“大武六成”为理由判断《大武乐章》有六篇之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大武乐章》的篇目,即《时迈》、《我将》、《赉》、《酌》、《般》、《桓》、《武》,并对所属诸篇进行了绎释。  相似文献   
5.
刘晨 《安徽史学》2015,(3):135-142
“天兄”代言人萧朝贵与“天父”代言人杨秀清之间并非纯粹的同盟、挚友,两人在合作共事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矛盾。在太平天国的孕育期,“天兄”曾通过揽权、培植私党、代理首辅,试图创造超越“天父”权威的神话。在金田团营的关键时刻,萧朝贵还利用直接命令、诋毁中伤、孤立压制等手段欲使病重的杨秀清脱离上帝会的权力核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天兄”(萧朝贵)与“天父”(杨秀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手、仇敌,两者微妙的政治、宗教关系以及太平天国生存的主客观环境,都决定了萧朝贵的“夺权”仅是一股无法逾越地表的政治暗潮。  相似文献   
6.
陶易 《湖南文史》2011,(6):66-67
梁元帝萧绎萧绎(508-554年)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小名叫七符,于承圣元年(552年)在江陵即位,史称梁元帝。然而仅仅两年,江陵城就被西魏攻破,萧绎兵败出降。虽然仍有西魏扶持的傀儡萧詧在,  相似文献   
7.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历三十余年所作.“江陵焚书“后,《金楼子》随之散佚.《金楼子》与《梁书》、《南史》、《隋书经籍志》等史籍所载梁元帝萧绎的著述及部分史实有较大的出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修唐初诸《史》及《志》时,魏征、长孙无忌等诸史臣未见《金楼子》一书.  相似文献   
8.
萧立等是南宋末年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诗人,作品被誉为“南渡以后高品”.其子萧士赟是《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注者,此书是李白诗现存的第一个注本.其兄萧澥是南宋末年有一定声名的江湖派诗人.然而三者生卒年代,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据现存文献资料推算,萧立等的生卒年代约为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萧士...  相似文献   
9.
孙宏云 《安徽史学》2005,(1):118-125
本文本"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之旨,基于萧公权撰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与史实,结合文本分析,对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这一主题再作探讨,在三个问题上展开论述:一、萧著的背景与动机;二、萧著的方法及其渊源;三、萧著在学界之反响.  相似文献   
10.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05,405(3):198-216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后的第四天,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多年来,绝大部分学都认为,这是慈禧太后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光绪皇帝出于被迫,但是,也有萧公权、孔祥吉等几位学认为,是光绪皇帝主动罢了翁同龢的官。本人研究相关资料、反复思考之后,觉得前说无据,后说有理。由于这一问题牵涉到对戊戌维新史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历史人物的认识,因作本,进一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