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阙形龛是汉地工匠对佛教艺术进行改造的一次尝试。由于西王母图像和佛教图像长期存在互动关系,是汉代工匠改造佛教艺术的出发点,因此如果追溯其源头,西王母图像成为此文讨论的切入点。通过对汉画中"西王母+双阙"模式和佛教艺术中"补处菩萨+阙形龛"模式的图像与意涵的比较、巴蜀与河西之间的交通以及河西地区天堂观念的考察,此文推断阙形龛的创意应该是来自四川地区汉画中的"西王母+双阙"模式。  相似文献   
2.
今年岁逢辛丑,适为“牛年”。对于较为熟悉佛教造像者而言,菩萨造像中菩萨所乘座骑为狮象龙虎者,倶为常见,可座骑为牛者,实不多见。殊不知,佛教诸神谱系之中,有一位“解冤结菩萨”,所乘座骑即为牛。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道理浅显而朴实,是中国民众希求平安、倡导和谐的基本诉求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引用中国相关史书,就唐武宗时"会昌佛难"之原因及其经过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湘行散记》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同时,在艺术方法上,它取对话与白描,语言朴拙而简练,既自然简朴又修饰而繁复,拥有沈从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体上,它介乎散文和小说之间,属于典型的小说体散文.  相似文献   
5.
本人对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的考察中,发现几个洞窟内的胁侍菩萨或交脚、半跏思惟菩萨的宝冠上装饰有仰月,这是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冠饰,在5世纪时影响到了中国的佛教造像.麦积山的这种冠饰可能受到云冈石窟反传的影响,不是直接来自于西域或中亚.本文即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对这一冠饰的演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西汉“受鬻法”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鬻法"是西汉政府定期向高龄老人提供粟米用以熬粥养生的一项福利制度。文帝"养老令"对"受鬻法"的执行、监管环节以制度的形式作了补充、完善,并未就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即发放物仍然是米,受粥米对象仍然是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八十九岁老人仍然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待遇。"受鬻法"可能在西汉后期已无法继续有效施行。东汉的仲秋"行糜粥"制应是西汉"受鬻法"的流变结果,即由月度福利转变为年度福利。  相似文献   
7.
在潜山,提起县医院内二科主任汪全汉,凡找他看过病的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他是一位有着菩萨心肠的好郎中、一位德术兼备的好大夫。  相似文献   
8.
邓影  张高丽 《南方文物》2022,(4):103-108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文化交流向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但由于文献缺乏的缘故,北宋初期佛教对道教文化的融摄问题却罕有研究。2004年江西赣州慈云寺塔所出的五代宋初绘本《行瘟使者皈佛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图像资料。通过对此图中“五方行瘟使者”的源流及其与梵僧灵严大圣关系的分析发现,北宋初期的佛教依然在积极融摄道教知识,并且将道教神祇(行瘟使者)佛教化,但此一融摄过程却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通过满足民众需求与对民俗知识的继承来隐晦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李尚全 《敦煌学辑刊》2006,2(2):102-109
本文作者从现代学术视角,陈述了80年来学术界肯定菩提达摩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定论。接着又从佛教信仰的视角,得出了禅宗《灯录》尊菩提达摩为初祖,具有理论和信仰两方面的合理性。最后从辩证法的视角,认为戒行合一,是从敦煌禅籍透露出的达摩禅的真实内涵,并具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永登县海德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红城感恩寺始工于明弘治五年(1492),是研究甘青地区藏传佛教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两寺一毁,另一明代塑绘有较大的损坏。本人是根据1963年损坏前的调查记录整理,记述了当时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分布及内容。要者如感恩寺大雄宝殿各有题名的影塑78身,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史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