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亦慧 《丝绸之路》2010,(12):89-90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迹,敦煌飞天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从诞生至今,飞天那飘舞的衣裙一直影响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对莫高窟大气降尘进行了时空分布规律的观测,同时,对尘样进行了机械组成、地矿成分、霉菌培养等项目的分析。结果表明,莫高窟大气降尘主要来自鸣沙山的沙尘物质,尘埃对壁画影响很大。并由此提出防治风沙、降尘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莫高窟在保护利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无线网络深度覆盖技术构建数据传输平台,解决莫高窟大型洞窟内保护利用数据无法传输的问题。为构建实用性强的传输平台,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针对莫高窟保护利用各项业务数据采集、传输模式、传输机制等各阶段特点,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深度覆盖技术构建数据传输试验平台的需求;其次,设计了试验平台构建方案,依据莫高窟洞窟分布与建筑形制确定了试验平台构建位置。结合莫高窟目前无线网络覆盖现状,通过选型分析确定了无线网络深度覆盖关键技术,并应用该技术构建试验平台;最后,对试验平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强度、传输性能、安全性等进行验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此试验平台已运行一年有余,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第257、259窟是北魏时期重要洞窟。为从科学角度探究两窟壁画彩塑艺术特色和发展过程,本文综合运用超景深显微镜等原位无损分析技术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其壁画彩塑制作工艺与材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画彩塑底色层分为红色与白色两类;第257窟颜料包括生石膏、滑石、红土、朱砂、昆虫来源的蒽醌类染料、氯铜矿、青金石、靛蓝及炭黑,第259窟颜料包括滑石、蛇纹石、红土、蓝铜矿以及伴生有蓝铜矿的氯铜矿。分析结果从时空两方面阐释了两窟绘画材料的传承与衍变,可为石窟考古、艺术史研究以及保护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敦煌莫高窟受到了中国法律最为严格的保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竭尽全力"保护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敦煌莫高窟保护的历史本身,就已经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了。今天的莫高窟,已经是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以敦煌莫高窟409窟为代表的男供养人像是西夏皇帝还是回鹘可汗,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持回鹘可汗观点的学者以男供养人的袍、冠造型,同窟女供养人服饰样式以及通过技术手断提取出的题记为依据。然而409窟男供养人的服饰与新疆地区回鹘贵族存在明显差异,并非回鹘族群的专属服饰;女供养人虽着回鹘装,但不足以推证该男供养人为回鹘人;"国之狮王"题记存在诸多疑点。本文以妆容为切入点,发现409窟男供养人像没有高昌回鹘供养人披发、"卷发深目,眉修而浓,自眼睫而下多虬髯"的回鹘人种特征,而是无须、束发、圆面、直鼻梁的形象,这符合西夏党项面容特点及其拔除胡须的习俗。同时通过文献与图像比对的方式,进一步解释服饰款式、仪仗等问题,笔者最终判定409窟、237窟男供养人画像为西夏皇帝像。  相似文献   
7.
《敦煌学辑刊》2007,(2):12-12
西方净土信仰在中国的传播源远流长,所形成的论述和修持行仪相当丰富,唐代敦煌莫高窟的经变图像亦以西方净土变数量最多。《唐代西方净土礼忏法研究——以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信仰为中心》是《敦煌学博士文库》之一,本书作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结合丰富的文献及石窟图像,对石窟图像功能作了另一种角度的解读,对唐代西方净土礼忏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北朝时期菩萨璎珞是典型的西域造型,至隋代,菩萨像上开始出现与北朝西域璎珞有显著差异的上下一体、装饰通身的璎珞。莫高窟隋代菩萨这种“通身式”璎珞在造型和材质上既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因素,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隋代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下应时而变,开启了本土化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许绢惠 《敦煌学辑刊》2007,73(4):137-153
<金刚经>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五世纪鸠摩罗什在中土翻译以后,该经的思想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本文将以敦煌莫高窟为区域范围探讨<金刚经>信仰世俗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有关<金刚经>的部分,除了大量的写经外,尚有十七铺金刚经变、<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本文则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为讨论重心.  相似文献   
10.
陈娟 《环球人物》2020,(2):81-85
在首部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她讲述了自己57年来走遍735座洞窟,守护、延续敦煌生命的故事1962年初,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故事的主人公叫尚达,在巴黎学了10年油画,偶然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为之震撼,之后毅然回国,奔赴敦煌,投身莫高窟的保护、临摹和研究,历经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直守在那里。尚达的原型就是常书鸿先生,1943年到敦煌,次年创办敦煌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