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祝东 《丝绸之路》2013,(1):69-70
小时候,我们在乡下念书,不专心念的时候老师们总是这样训斥道:“不好生的读书,将来就‘呵斥沟地’穿草鞋,好生的读书,考上大学,将来就穿皮鞋。看你们这帮家伙,只晓得玩,都是些穿草鞋的料子!”所谓“呵斥沟地”,是鄂中农村用牛耕地时训牛的用语,老师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不认真读书,将来就穿着草鞋耕地,继续父辈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桂林 《旅游纵览》2011,(1):82-86
<正>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漫步在午后懒洋洋的周庄小巷贞丰街,突然传来张明敏的歌声,深情款款的演绎,倏然将我拉回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张爱萍为国"铸剑",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辉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海军的创建者。笔者作为赶上战争年代过来的原海军的起义水兵,经受过张爱萍将军人格魅力的感召,聆听过触及灵魂的教诲,他对党外人士做到以诚待人,以德感人和以理服人的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我党、我军之典范。在本  相似文献   
4.
讲起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现在的老贵阳人知道的也不多了。特别是夏天脚穿上一双麻耳草鞋,既美观又凉快,十分舒服,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记得20世纪80年代,贵阳一家新闻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海外华人到贵阳旅游,离家临行前,家中老父再三嘱咐,到贵阳旅游时一定要买几双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带回来。这位海外华人到贵阳后,问遍旅行社的导游、宾馆的服务人员,以及贵阳的一些百姓,都不知道三板桥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麻耳草鞋为何物?在贵阳旅行结束后,这位海外华人带着没有买到父亲所要的贵阳三板桥的麻耳草鞋之遗憾而离开了贵阳。贵…  相似文献   
5.
对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田结构形态已具有我国历史时期水田结构的雏形,已从原始状态发展到规模经营;其日趋成熟的稻作农业生产与草鞋山发现的炭化米粒型已演进成原始栽培稻的进程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华文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贵州草鞋兵》引起熊源先生的注意,打来电话,希望笔者介绍一下齐赤军研究抗战史的情况。遗憾的是,齐赤军没有等到新书面世,今年7月4日.因车祸,在睡梦中悄悄地走了。作为本书合作撰写者的笔者应该向读者说明。  相似文献   
7.
三板桥是贵阳的一个老地名,现名汉湘街。它是南起醒狮路(老地名独狮子、茴香坡),北至中山东路(老地名三浪坡、小十字)之间的一条小街,因地处市中心,来往行人较多。三板桥的得名,来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至1861年),从富水南路(老地名福德街)流经此街有一条排水大沟,为让百姓过往方便,在排水大沟上用3块木板搭起一座小桥供行人通过,故名三板桥。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参加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活动,结识了《贵州草鞋兵》的作者梁茂林。前不久梁老师告诉我们,他计划将《贵州草鞋兵》再版发行,邀我们几个贵州老军人的后人写几篇追忆父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