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世文献中与楚国货币有关的记载,有与范蠡同时代的楚王“封三钱之府”、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以为大”二事,都见于《史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它是楚国的国家钱库,“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所铸货币④,并由此推论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以及中国就已使用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相似文献   
2.
刘雪娇 《神州》2013,(35):9-9
《蠡堤随想》有柔美的意境和优雅的内涵,其为文或以典传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直抒胸臆,皆以范蠡和西施美丽的爱情传说为载体,以蠡堤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为内核,全方位的表现了蠡堤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整篇文章融史,事,诗,思于一体,却不拘一格,流思婉转。将蠡湖秀丽的自然美与雅致的人文美融为一体,将千年的传说和美好的现实转为一炉,读为之令、神为之清、气为之爽、心灵之悠然怡然,美哉妙哉……  相似文献   
3.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战国初名的军政谋略家和农经实业家。本为楚国人,后弃楚入越,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勾践灭吴,霸业初成,他又辞越北上,先后迁齐国、居定陶,从事生产和经商活动,换姓改名为鸱夷子皮和朱公,因聚财有方,十九年之中,三致干金。其谋略之书,名曰《计然》,范蠡曾为之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己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可见,它的经营富家思想是其治国用兵思想的延伸。对于后,学界己给予较多的关注;而本则意在探究前的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可以作为《史记·货殖列传》的补充,《越世家》中的范蠡,关注的是政治,但又能从政治到经济。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的成分,通过经济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王雯娟 《风景名胜》2016,(10):144-147
从城区出发,驱车不过花费一两个小时,眼前豁然开朗:看荷花清水出芙蓉、听渔歌唱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乎是专为浙江桐庐——这个国内最美乡村所做的最恰当注脚. 如果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走访滇西北的大山大水比较奢侈,那么不妨抽出一周的时间,沿着杭州分水江两岸,走一走范蠡休闲养生村落景区的前溪绿道,骑行的速度刚刚好,不会错过沿途的每一寸风景.  相似文献   
6.
范蠡是春秋末期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个功业盖世、谋略超群的伟大人物,在其身后,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仅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对他的评论连篇累牍,历代诗人歌咏他的诗文积案盈箱,而且更被戏剧家以各种剧种、剧目不断推到舞台上。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位有别,思想各异,因而对他的评价千差万别。不少人歌颂他的辉煌功业,大智大勇,赞扬他功成身退、激流勇退的卓异眼光和超群智谋。更有人倾慕他事君时的忠贞执着,退隐时的淡定从容,携西施游三江五湖时的潇洒风流。但也有人批判他作为人臣不能忠君到底,作为同僚陷文种于绝境,不能作为臣子的楷模。还有人深文周纳,判定他带西施出走是为了避免红颜迷主祸国。而少数持道隐观点者则认为他作为一个半路隐者还不能彻底忘情于世俗的富贵利禄,所以不值得效法。其实,范蠡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是他身上展示的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范蠡故里考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史称兵家奇才、商家鼻祖,被尊为商圣.依据有关史料考证,范蠡故里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三十里屯.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08年第2期载平伐先生文《奇才上将军范蠡》,史料丰富,论说有理,一反传统之陈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鄙人最赏此类杰作。平先生文中提到,范蠡决无“拐跑”西施一事,完全正确。但西施其人,决非“莫须有”,正史未载,有圣人之言为证。  相似文献   
9.
范蠡是宜兴的兴陶祖。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业家、经济学家。他的事迹见《国语》、《史记》等著作,但他在宜兴振兴陶业的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成功以后,看出勾践其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遂功成身退,归隐民间,而其去向却不甚分明,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去了齐国定陶,陶朱致富。然而根据宜兴的史料,却是他先到无锡,又到宜兴,在宜兴振兴陶业,然后去了定陶。  相似文献   
10.
用人要知底     
范蠡离开勾践,离开越国后到了齐国,后来又到了陶地,并且定居于此,人称陶朱公。他共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成人时,二儿子因为杀了人,被楚国抓了起来。为了救出二儿子,范蠡派小儿子前往楚国周旋,大儿子却坚决请求要去,范蠡不同意。大儿子青词恳切地说明了理由,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说完就想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