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瞿林东 《安徽史学》2006,3(1):11-14,77
<后汉书>纪传的著者范晔,因涉及一桩重大政治案件-"谋反"而被杀.千余年来,人们对这桩公案有种种评判.或日范晔"不反",或日范晔"谋反"是进步之举,或日范晔"谋反"罪名系他人所加,等等.细察其情,本文提出新说:范晔涉及"谋反",客观上系他人设置陷阱所致,而其主观上的弱点,正是落入陷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艳辉 《史学月刊》2007,(1):123-128
陈寿《三国志》和范晔《后汉书》,都是得到后世很高评价的史学名著。两书在内容上颇有交叉,所记相同人物共有55人。陈寿和范晔在记述和评价这些人物时,行文也有异同。陈寿和范晔对这些人物记述上的繁简、评价上的高低,不仅反映出这两位史家著史之不同的旨趣和史识,而且对于更全面地认识东汉末至三国初的这一段历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刘宋前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从范晔之死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宋前期,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元嘉二十二年的范晔被杀即是一例。对于范晔之死,后世聚讼不已,争执的产生首先源于范晔的复杂人生。范哗“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具备士人才子的基本素质。他生于世族家庭,但非嫡出。刘宋时期,“士庶天隔”的界限虽已打破,但世族等级观念还顽固地存在并发生影响,嫡庶之间的鸿沟仍难以逾越。庶出的范晔自幼失宠于父,很早就被过继给从伯范弘之,他无法倚靠家族的势力和地位而坐致公卿。坎坷的身世在范晔的生活中投下了久驱不散的影,这种消极影响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不断显现,并且成为他参与谋反、身死不幸的导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范晔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审视历史 ,又以发展的、变易的观点看待历史。他从正统思想出发 ,把东汉王朝看成是因应天命的正统政权 ,以民本思想论评东汉史事 ,以儒家伦理评判东汉的历史人物。范晔的史学思想是极为广泛的 ,与汉代史家相比 ,其史学思想的伦理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拾金而昧","引刀趋机"劝他完成学业的故事家喻户晓,就不说了。这里单说说乐羊子走后乐羊子妻的悲惨遭遇。"引刀趋机"事件发生后,乐羊子再次外出进修,一直熬了七年还不回来。  相似文献   
6.
范晔《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经常被学者看作研究东汉"处士"的基本史料。但是此传中又保留有所谓"节士"事迹,与"处士"并不完全相同。两汉之际的"节士",指不与王莽政权合作的士人,而"处士"则指关心政治,却回避出仕的士人。从传记形成的角度看,范晔整理先前诸家《后汉书》的相关史料,有意建构起东汉"处士"远离政治的形象,并用合传的形式将东汉"节士"向"处士"演变的过程表现出来。范晔凭此说明东汉政权如何失去自己的支持者,并表达对东汉末政治的批评。此传也成为东汉王朝从兴盛转向中衰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