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陆文夫,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杂志》主编兼社长。五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第一位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中国作家。中国"小巷文学"开创者,"美食家"一词的中国首创者。因一生描写苏州生活、宣传苏州文化,被文坛誉为"陆苏州"。2005年7月9日逝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2.
<正>梅花是我国特产的植物之一,因其凌寒而开,品格高洁,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梅花和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又和兰、菊、竹一起有"四君子之称,并位居首位,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梅花也拔得头筹,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  相似文献   
3.
顺治九年(1652),一艘赴日本贸易的苏州商船回国。史学界对该商船的赴日时间及贸易方式存在争议:一说是1644年赴日,在日本进行了八年的海外贸易;一说是1650年或1651年私自出海,交易完毕后即回国。本文根据明清档案及朝鲜史料对该事件的记载,以及当时中国、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肯定该商船是于1644年前往日本,并在日本与交趾之间从事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4.
从《申报》看苏州的私钱与禁私(1827-187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5.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18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6.
6月15日,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在苏州举行。论坛由国家文化部、省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承办。我省  相似文献   
7.
苏州近代教育中,私立学校占有很大比重,它们的存在填补了公立学校发展的不足,促进了苏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苏州私立学校萌芽于清末,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一、私立学校的兴办与发展"近代私立学校是指不由政府创办,不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8.
王艳 《风景名胜》2020,(3):0198-0198,0200
苏州古典园林借用门窗,墙洞等各种元素的变化,实现在有限的空间里塑造出层次多样、空间深远的景观效果。本文主要是探析漏窗在苏州古典园林里独特的营造手法,深入的探索漏窗在苏州古典园林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思想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结合现代的审美思想继承和发扬漏窗文化,从而恰当地将其运用于现代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旅行者来说,苏州给我的固有印象既明确又模糊。那些明确来自声名远播的丝绸、园林、古曲,它们在江东吴地悠悠传承了千百年,标志化地给苏州这座城市打上烙印,这些印迹对我来说是明确但又不清晰的,模糊到只有一个脑中概念,像云朵一样飘忽着若隐若现,又像水上的船一样晃晃荡荡看不真切。  相似文献   
10.
苏帮厨艺     
<正>很久以来,作为美食评论的我,往往是吃一桌菜,评一桌菜,关注的是菜品。假如美食再往深里走,就要关注做菜的人——厨师。从前苏州的"吃客"就是这样,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吃厨师"。约好三五个朋友,讲好两天后要去××店,品尝一下××厨师的手艺,便提前派人去菜馆通知到那位厨师本人。厨师是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一是有地位,你看著名吃客都能想到我;二是展示平台,这阵子研发了新菜,得有人来点赞;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