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文史》2014,(10):11-14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2.
谁能料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原始“学籍档案”竟会完好无损地保存于湘西边陲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呢?这件“养在深闺入未识”、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档案,是如何在这座饱经战争沧桑的小城幸存、并于近期才被撩去神秘面纱浮出水面的呢?  相似文献   
3.
胡彬彬 《东南文化》2001,(12):70-81
地处湘西南的芷江,虽弹丸之地,却因其独具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素有“滇黔孔道,全楚咽喉”、“西南锁钥”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名古称沅州,后因楚国大夫屈原流放沅湘,采撷岸芷汀兰,作《湘夫人》,有“沅有芷兮醴有兰”之句,而得名“芷江”。芷江城外青山环绕,名日明山,这里不仅生有极为珍稀的“芷”,而且还出产紫、黄、绿、红、白相间、艳丽多彩的明山石。勤劳而充满智慧的明山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明山石雕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湖南发生了两件大事:湘西会战和芷江受降。这两件大事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足以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5.
秋月明 《湖南文史》2013,(12):16-17
俗话说:“福无单至,好事成双!”2006年年底,时任湖南省芷汀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党组书记的唐召军在该馆发现了毛泽尔“学籍档案”(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民国四年八月》,  相似文献   
6.
李琛 《文史月刊》2010,(10):38-38
<正>整整14年,血雨腥风。正面战场大会战共有15次,即:淞沪会战、徐洲会战、武汉大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枣宜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  相似文献   
7.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属“五溪蛮地”,与汉、苗、土家族等各民族杂住。芷江侗族居住在湃水、青江河两岸及许多小溪流旁。有山有水,风光秀丽。  相似文献   
8.
鲜为人知的《中央日报》“芷江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国民党航空第九总站与航空第二飞机修理厂迁往芷江。武汉沦陷不久,长沙大火,一些国民党中央机关也陆续迁往芷江。一时间,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凯旋门”位于湘西芷江县Wu水河畔的七里桥。这座高高矗立的受降纪念坊,是一座用大理石雕砌的高8.5米的牌坊,也是华夏大地现存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在中国,大中城市有近百座,县城2000多座,凯旋门何缘建在地处湘西大山深处的芷江?  相似文献   
10.
日前,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收藏到2张61年前“受降纪念坊”落成纪念照。此照片是该纪念馆负责人在广泛征集抗战胜利历史资料照片的过程中所得,也是我国首次发现“受降纪念坊”的原始照片,两张照片一大一小,均为黑白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