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志书笔法     
志书笔法是指志书行文风格和写作基本技法。志书笔法包括基础笔法和基本笔法。所谓基础笔法就是指各类志书编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有纪实和直书两种方法。基本笔法是指在志书中最为常用的那种笔法。志书基本笔法决定于志书体式。  相似文献   
2.
志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体例的书籍。是有特殊写作方法的。清人章学诚说:“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这里所谓“规矩准绳”,就是喻指志书写作规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州窑的绘画题材皆为人物、花鸟等人们在日常事生活中所喜闻乐见之俗物,笔法以一笔点划的“实笔”为常法,故其产品深受民间昕爱。  相似文献   
4.
方志要增强可读性以吸引读者,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通过设计周至篇目、选写志书内容、灵活运用笔法等手段,增强了志书可读性,值得二轮志书编纂者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5.
黄慎,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少时家贫,一生布衣,为谋生计,以卖画为业。自述“某幼年孤,母苦节,辛勤万状,抚某成人,念无以存活,命某学画。又念唯写真易谐俗,遂专为之。已旁及诸家,差解古人法外意。”早年,黄慎曾师从同乡上官周,习工笔人物。后离乡远游近十年,对当时江南各地的社会生活有深入了解,也对他后来的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雍正初年,  相似文献   
6.
马季 《丝绸之路》2012,(16):92-93
在新闻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新闻报道为了追求速度与信息量,对于新闻的可读性并不太重视,导致新闻作品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而采用描写、白描等散文写作手法写新闻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枯燥的新闻报道变得生动具体,具有可读性,让读者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体会到新闻作品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党巍 《神州》2013,(17):9-9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以著史为己任,他的散文中也体现着历史学家的眼光和史家笔法。他以客观化的笔法叙事,精于剪裁,选取最典型的事件刻画人物,语言精炼犀利。  相似文献   
8.
由于青花料淘洗和研磨得不够细致,加之使用画笔的笔法不同,导致元代青花瓷器上所绘青花纹样存在各种各样的斑点。这些斑点大小、形状各异,其名称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本文以元明墓葬出土元青花瓷器为中心,总结出来元青花绘饰中的斑点的形成与青花的笔法息息相关,出现斑点的笔法中,线条主要集中在铁线和鱼骨线上,箍线一般不出现斑点;填色中的斑点则主要形成于点按填色法、涂料填色法和抹料法中,搨料法一般不出现斑点。  相似文献   
9.
吕敏 《神州》2014,(12):29-29
《明朝那些事儿》作为一部网络连载小说,以其独特的通俗史论基调,将三百年间的明朝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史论中融合了小说笔法,作者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与其他王公贵族的命运进行描绘,中间也不乏刻画一些小人物的跌宕命运,令该作品更具可读性。本文就《明朝那些事儿》对通俗史论的小说笔法演绎进行论述,剖析作品当中的政治纠葛与人伦道德等内涵,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较为严肃的历史用生动的故事演绎给读者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