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唐代节度副使与汉魏以来的行军司马、别驾在职能上有相同之处,经历了从使职走向职官的过程。节度副使与节度副大使有本质的区别,它伴随着节度使的产生而出现,其发展变化亦与节度使息息相关。节度副使作为节度使的副贰,其职能上往往兼统诸司,特别是担任备位节度使的角色。由于节度副使与节度使关联密切,所以,无论地方节度使还是唐中央政府对其任免和监督都极为重视,不惜以重臣担任其职。然而随着中央对地方藩镇的掌控力的逐步衰弱,地方对此职的任免权随之增强。中央与地方在节度副使任职上的博弈反映了唐后期中央集权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辽、宋、西夏并立的时期,宋朝遣辽使臣群体是一个值得关注问题。以往学者对使臣的数量、人员、出使时间进行过研究,然而对于使臣的出身问题,学界少有论及。从正使、副使出身入手,探讨了研究其出身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太原王公墓志于2017年9月出土于太原市晋源区义井村。墓志内容部分缺毁,志主王公名讳不详,但根据墓志中已确定的时间信息可以大致还原志主生平。王公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或因其父得入李存勖幕府,中年后受到重用,曾任都孔目官、新州团练副使等职,为后唐的建立做出了一定贡献。开国初即被授予竭诚匡国功臣之名,后领安国军节度副使,不久去世,归葬太原。王公墓志的出土为五代藩镇幕职和后唐开国集团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刘铮 《文博》2023,(1):71-74
“康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为一方北宋官印,因纪年明确、品级较高、铸刻精美而备受学界关注。然而,此印面的首字“■”释读有误,应厘定为“奉”,而不是“康”,印文当通读为“奉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该印不仅是现存惟一的宋代“节度观察留后”所用官印,而且是目前仅见的两方宋代鎏金官印实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邱靖嘉 《北方文物》2022,(3):101-107
目前,已发现的金代“招抚副使之印”至少有八方,经对比分析可知,其印文篆刻明显体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原因当是由于金末各地行省颁造官印规制标准的不统一所致。将这些官印实物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可以对金末招抚司的设置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一研究案例对金代官印中某些同职官印或同类型印的集中比较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节度、防御、团练、刺史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统县政区的等第系统共有五个 ,这五个系统互有联系但界限清楚 ,本文所研究的州的节度、防御、团练、刺史体系是较为复杂而最不受人注意的一种。这一等第体系不仅是州的地位的表征 ,而且还涉及州官的待遇。在这一等第体系中 ,有五个因素影响州的等第高下 ,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因素。军事格局决定了这一体系中各等第的州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9.
正宦海生涯,官场浮沉,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圈子,需要你去选择是站队还是做人。站队的依据很大程度上是圈子实力的强弱,而实力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站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一时风光的背后可能就是终生的蹉跎。那么,什么是确定的呢?那就是做人,对每个圈子都不偏不倚正面对待,知恩图报而不是见利忘义,这样的做人原则或许不能让你骤然超擢,但足以让你在"风不定"的官场中做到"人初静"。唐代中后期的官场就存在着两个泾渭分  相似文献   
10.
筱筠 《中国土族》2014,(4):31-32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五峰镇,曾以位列西宁古八景之冠的"五峰飞瀑"美景,闻名河湟。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四百多年前,五峰就以修建炼铁厂成为河湟地区的工业重地。据《西宁府新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西宁兵备副使刘敏宽曾在这里修建铁厂。五峰,以一段传奇般的历史,在青海的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