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志艺文占据比重甚大,社会主义首轮志书艺文内容又过少。第二轮县志如何处理艺文内容入志是一个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新编县级志书艺文部分应包含哪些内容,旧志与首轮县志艺文入志情况的比较,第二轮县志艺文志内容选择分析、写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是中国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载"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卷六十四载"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但在汉代龙、凤形象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呈现出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艺文类聚》208条参见条目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参见法的呈现方式,分析了主条目和参见条目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献志编纂由来已久,当代编文献志是激活传统的文征、文献志体。文献志全面记述一地各类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编纂出版情况,内容以艺文志为主,同时涵盖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著述文献。参照现代文献分类,可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类文献,基本要素11小类;自然科学类文献,基本要素9小类。省级志书文献志还应该设置综合性图书类,直接分为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年鉴,期刊、连续性出版物,图书目录、文摘、索引等7小类,主要是编目录,撰提要,录原文。  相似文献   
5.
第二轮志书不可缺少艺文,但艺文入志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一是第二轮志书上下时限短,艺文设置不如旧志艺文设置凸现,情有可原。二是无艺文志不等于无艺文内容,所列举的5部新志,就有4部新志没有艺文专编章节,但艺文内容不缺,如著述目录、文艺作品、史志家谱、文献选录等分别在相关编章中出现。三是分散与集中记述不必强求一律,这类似改革开放是集中还是分散记述的问题,各有利弊。四是艺文入志内容以著述目录和诗文选录为主。五是志书艺文志、文化志、社科志、党政志、人物志、附录、图照、表、注、社会调查、回忆录等体裁(形式)均可彰显艺文。.六是古今艺文入志有利于区域历史文化和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志(1991—2005)》是体现桂林山水风景旅游城市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地标,也是桂林递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志“艺文”篇补前志未设艺文之阙、亮桂林著述文化之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艺文学术价值之所在,其编纂体例、编纂方法、收录著述作者范围与艺文之内容等编纂实践,可为二轮志书编纂提供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所谓“锐头”,即尖头,原为用典之词,是战国武安君白起的别称。白起尖头小面,谓之“锐头”。《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严尤《三将敍》曰:“(平原君)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艺文类聚》卷一七同引此文,“小头而面锐”作“小头而锐”,《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春秋後语》同。  相似文献   
8.
低调俱乐部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和平派分子组成的声称要"低调"的秘密组织。它的组织成员主要有汪精卫、周佛海等;他们宣传抗战悲观、仇共等思想,同时积极奔走于对日妥协、抗战必败的外交活动。南京陷落后,改名为艺文研究会,继续从事妥协活动。低调俱乐部对时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翠翠 《沧桑》2009,(3):211-213
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工具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体式。它内容广博,天地间诸事、诸物、诸名、各门学术无所不包,可供我们检查古代的各种门类的资料。《艺文类聚》在类书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作为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它在辑存文献的方法、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类书的编撰体例,事文并举,不同于它之前和之后的很多类书,从而构成了它在类书群中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以《艺文类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唐初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严正道 《沧桑》2009,(4):232-232
《和赵王途中五韵》诗,自清倪王番《庾子山集注》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庾信所作。笔者以《艺文类聚》为主要证据,结合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庾信集》、曹学仆全《蜀中广记·诗话记》等的记载,认为此诗作者应为与庾信同时的王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