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兰 《环球人物》2014,(34):85-87
正人物简介姜文,导演、演员、编剧、监制。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编自导的处女作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入选《时代》周刊1995年"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2010年的作品《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导演姜文的新片在上映前,就闹出了一场"风波":原本定于12月8日的首映仪式,因"影片审查工作尾声出现新情况"而被迫延期。经过紧急修改,一周之后的12月15日,才赶在影片上映前举办了首映礼。制片人马珂在首映礼上频频说道:"好饭不怕晚。"既像在鼓舞观众,也像在抚慰自己。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曾国藩绝交内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夫 《文史春秋》2005,(1):14-15
左宗棠、曾国藩均为晚清咸丰时期的一代名臣,都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对中国近代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此事正史多为之隐讳,甚至二人的年谱中,都从未提及。清末李伯元所《南亭笔记》中对二人绝交经过有所记述。  相似文献   
3.
夏竦是北宋初期的重臣、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于政事、文学以及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现综合相关的史料和夏竦的部分作品,对夏竦的生平与行状进行梳理,为其编写年谱,大致描绘出夏竦一生的行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2021,(3):45-49
萧红年谱(1937—1942年)1937年26岁1月3日,完成组诗《沙粒》。1月9日,由日本东京至横滨,乘游船"秩夫号"回国。在船上,邂逅徐淑娟的哈法大同学高山。※同许广平、海婴、萧军去鲁迅墓拜祭。1月13日,抵上海与萧军住在吕班路256号,即后来的重庆南路256弄。这是他们在上海最后一处住所。  相似文献   
5.
人物研究,首重年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识情别性,知人论世,皆有赖焉;日月为纲,以人系事,推移岁次,举凡氏族之兴衰罔替、交游之酬唱涵蕴、述之得失先后、舆地之嬗变取舍、从业之开合转换、职官之左右递迁,咸与纳焉。广西学人徐松石,近世以降,大陆罕有专论,然其学术、思想之成就,丰碑在目。今管窥斯人斯学,亦难舍此径。  相似文献   
6.
盛菊 《安徽史学》2005,(5):116-120
胡适在撰写年谱的学术活动中,就年谱体例的发展与创新、年谱的功用与价值、年谱与传记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丰富系统的思想,并对年谱体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认为年谱应该揭示谱主学问思想的变迁沿革与发展脉络,总结其学术地位与学术贡献,年谱不仅要记述谱主的成就,也可以进行评判与批评,指出他的错误与短处.胡适总体上是将年谱视为传记之一种,但也注意到年谱在内容、体例、功用等方面与一般传记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这里公开的新发现的张大千先生的诗作在《张大千生平和艺术》、《张大千诗集编年》、《张大千诗词选注》、《张大千年谱》、《张大千作品集》、《大千的世界》等纪念研究张大千的作中均未见收录,是首次面世的材料,对于研究张大千的诗词艺术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特就诗作手稿的来源、时期、内容、价值等方面内容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本简化的年谱让我惊诧不已的,是罗隆基写于1965年的年谱。我管它叫"简化年谱",因为年谱简化到一年的事情只用一两句话概括。内里完全看不出罗隆基的行踪,仿佛只剩下一副骨架子,许多年份  相似文献   
9.
对《毛泽东年谱》中卷记录的1937年7月毛泽东的事迹和相关大事的一些错漏条目提出订补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刘金城 《南方文物》2012,(1):100-106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称得上是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涌现了一批竭心尽力维护开明君主,推行清朝政治主张的官僚,朱轼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地方任职时道德规范,教化士民,关心民生;朱轼的后半生,位极人臣,历三朝鼎盛因德高望重名誉"帝师元老";其身后所葬墓地规制亦高,构筑精巧,为园林与墓地之有机结合,既具备研究历史人物的史料与实物双重价值,又是研究清代朝廷重臣埋葬制度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