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达人 《古今谈》2006,(2):61-62
熊十力和马一浮都是自学成才的当代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国学大师。熊十力早年行伍投身辛亥武昌起义,后来忽然看透革命必毁于党人相互竞利之中,而离开军旅仕途入南京内学院研究佛学唯识论成为湖北诸怪之一。马一浮因早年博闻强记聪颖过人,在1898年会稽乡试中名列榜首由神童而被视为江南怪兽。但这两位生卒年月都各相近的怪人的君子之交却很可为今天我辈文化人学术交往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胡学明 《神州》2011,(6S):110-1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自学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只可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自学成才,有一个人特别值得说,这个人就是李审言。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任大学院长,后来大学院改为中央研究院,蔡先生发出聘书,聘李审言、鲁迅、胡适等12人为特约著述员,与今日之院士相类似。一生自学,由乡村塾师而至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特约著述员,钱钟书说,李审言的文章值得绝代称颂。  相似文献   
4.
赵珩 《中华遗产》2009,(5):150-155
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授方式,基本上是师徒传承、家族因袭,甚至自学成才,并无专业的教育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学科的独立性大相径庭。这使得中国文人与中医学形成了一种十分特殊的关系,治世与医人相交相融。比如宋代王安石,王安石爱读医书,尝说自己“自诸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无所不读”。他还有两付方子流传后世,其中之一是《苏沈良方》所载的偏头痛方:  相似文献   
5.
我的岳父李治安一辈子从事节能炉灶的研究和改进,是个自学成才的土专家。他在基层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被誉为“改灶大王”。岳父1937年2月出生于郸城县白马镇洼李村,2004年3月病故。1953年他高小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任会计、县委招待所副所长、县科委科技股股长、农业局副局长、能源办主任、科协副主席等职,是郸城县政协第~届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6.
刘火雄 《文史天地》2013,(11):62-66
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素来被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1921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高梦旦等拟邀请北大教授胡适出任编译所所长一职。胡适则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在当年7月23日的日记中,胡适写道:他(王云五)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  相似文献   
7.
肖瑞 《贵阳文史》2005,(3):31-32
陈寿轩是贵州现代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是公认的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学识品行,堪称楷模。  相似文献   
8.
张宁 《文史天地》2012,(12):71-74
我是1917年出生的,今年已95岁了。方正是我的笔名,我真实的名字叫蒋伟。因为过去总是用“方正”作笔名,真实名字反而没人叫了。我出生在上海,家里很穷,14岁就在当铺里当学徒,上不起学,初小都没毕业,一辈子一张文凭都没有。但是我有文化,完全是自学成才的。因为我能写能画,别人都叫我“万宝全书”和“多面手”。我这一辈子算是被文化害了,却又沾了文化的光、被文化救了。  相似文献   
9.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2,(1):106-106
1、座椅如丝般润滑 自学成才的爱尔兰设计师JosephWalsh突破了家具制作的传统方法,将原木切片,再用模具固定成特定形状,设计出各种令人赞叹的曲线家具。其线条唯美、轻盈,给人以“完美体验、丝般柔滑”的惊艳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2013年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在出版界,王云五素来被视为可与张元济相比肩之人。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影响至今。时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变革推陈出新,重温王云五的出版经验以及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以史为鉴,老树开新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