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北我是去了多次了,其中两次是有点特殊的:有一次是1997年春节去的,一个人背了一个大旅行包,在延安和安塞的沟沟峁峁里转悠了13天,拍摄了一大堆现在看起来后悔得要死的照片;另一次便是两年前了,还是春节去的,这次准备的也好,感觉也好,要比上一次春节到陕北满意得多了。  相似文献   
2.
广角     
黄河老牛湾冬日美景冬日的黄河老牛湾,冰封的河水,洁白的山脊和沉寂的黄土高原,构成了另一种美丽景象。黄河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高耸、挺拔的蛮汉山在这里形成险峻的黄河峡谷,蜿蜒于陡峭山崖上的明长城在这里与黄河交汇,以及坐落于黄河大峡谷悬崖峭壁上的明代老牛湾古堡,使老牛湾成为黄河九十九道弯中最神奇、美丽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2011,(1):21-21
初冬的陕北,山峁峥嵘依旧,城乡生机勃勃。“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果忆     
戴明贤  黄尧图 《贵阳文史》2013,(3):F0002-F0002
杨梅是平凡的水果,贵阳近郊的"火炭杨梅"却似乎是罕见的品种。一颗颗大如酥李,色作墨红,呈现一种天鹅绒的质感。那包装也很别致,腰鼓形的小竹篓里铺些枝叶,黄色网眼和绿色空隙处,闪出炽炭般的色泽,真可入画。肉极厚,味极醇,身价也在小摊上那些微红泛白的货色的十倍以上了。贵阳另有两种极凡贱的野果,卖法很有意思。一是刺梨,用棕丝贯穿,一串五个,小灯笼似的;一是山楂,一穿在大圈,像是红漆的佛珠。  相似文献   
5.
霍小红 《神州》2013,(33):97-97
今年暑期的远程研修让自己受益匪浅。我记得有个视频专家们谈到了关于当前虚假文风以及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影响。顾晓白专家更是铿锵有力地指出了当前学生作文中不说真话,不诉真情的现象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格形成方面的不利影响。专家们在提醒我们:作文教学不仅任重道远,它的改变更是迫在眉睫。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摒弃虚假文风,让真实回归,让真话回归,让真情感回归。  相似文献   
6.
张全民 《文博》2008,(1):11-14
1990年6月,在西安西郊热电厂一座唐墓(编号M63)中,出土了9件唐三彩玩具[1].它们有的塑成动物的形象,如骆驼、鸟、水牛、狮子;有的塑成人物造型,如相扑小儿、拍腰鼓乐工;有的则是将人与动物塑为一体,例如骑马男子、骑牛吹奏牧童;还有简单的吹奏玩具猴头埙,巧妙地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其用途主要是观赏把玩,或作简单吹奏之用.  相似文献   
7.
瓷乐器在先秦出现并初步发展,唐宋时期进入繁盛。这一时期的瓷乐器以腰鼓为主,包括埙、钟等在民间广泛使用,胎质致密,釉色多样。元明时期除腰鼓等以外,还有瓷质箫和笛子,音色上佳。从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瓷乐器产品,结合相关烧造瓷乐器的窑口材料,可以发现瓷乐器在国内分布地区广泛,而且烧制窑口也多样化。另外,代表性窑口如鲁山段店和窑田岭等窑址考古亦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铧 《考古与文物》2001,(1):65-73,77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至淳熙二年(1175年)间在桂林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知静江府的范成大在其著作《桂海虞衡志》一书的《志器》篇中提到:“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窑烧之,油画红花纹以为饰”。同时期在桂林任府学教授的周去非在所著《岭外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桦甸市苏密城城址发掘出土的3件陶器残片,经辨识应为陶腰鼓,这是渤海国音乐文物的首次发现,对于探讨渤海国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3件陶腰鼓,与唐代中原地区发现的陶腰鼓近同,应为模仿中原陶腰鼓的渤海本地制品。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元末明初地层出土了一件青花漏斗形器,为此前未发现过的新器类,结合同地层出土的其他遗物并与纪年资料等进行比对,可以判定其为一件元代青花瓷。此件器物中空,通过比对与工艺复原研究,结合其“广首而纤腹”的特点,推断其为腰鼓的半截鼓腔。瓷腰鼓流行于唐宋时期,从窑址考古发现来看,此时期南北方生产腰鼓的窑场有30多处,其中以河南鲁山窑、广西永福窑为代表。随着制瓷技术和礼乐文化的对外传播,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开始生产造型相近的瓷质腰鼓。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宋代以后陶瓷腰鼓生产式微,木质腰鼓以其轻便易携、音质清脆的特性日渐成为上达宫廷、下至庶民的首选鼓乐器。而落马桥窑址出土的这件器物,制作精致,或为礼制性活动所用,可以视为古代瓷质腰鼓的最后一抹余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