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吕婷 《东方收藏》2020,(3):24-25
粉彩的造型时代特征鲜明,总体风格秀丽精巧,具有一种阴柔的美,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极讲究,规矩方圆,一丝不苟,注重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度技巧和非凡的创造力,官窑器的胎体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的地步。釉面平滑,光洁无瑕,釉质莹润、勻净,光洁无瑕,多数为纯白,器外与器底的釉色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清雕漆描金宝座的材料和工艺,对胎体制作切片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确定了其种属;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了红漆,图谱与桐油很相近,由此可确定调漆工艺中加入了桐油。另外,结合文献,初步复原了此宝座的髹漆工艺。此研究对宝座以后的保护及清代家具及漆器的制作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澳Ⅰ号明代沉船2010年出水陶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中雷  黎飞艳 《文物》2012,(3):60-78
2010年4~7月,在南澳Ⅰ号明代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出水的器物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陶器。瓷器在已发现的舱位内均有分布,器类有盘、碗、罐、杯、碟、盒、钵、瓶等,主要是福建漳州窑系和江西景德镇窑系的产品。瓷器以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最早烧造于唐代,元代趋于成熟,明代达到顶峰。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青花瓷的烧造工艺和用到的材料不同,品质和寿命也会有所不同,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必定会用到不同的方法。文章借用前人在传统鉴定和显微分析下得出的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和明代云南青花瓷的胎釉特征,从陶瓷文物保护修复角度总结两个地区的明代青花瓷胎釉的原生特点和病害特征,进而对比分析在对其胎釉进行清洗、处理、拼接、补配、封护、作色等保护修复步骤的过程中的异同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左美容 《旅游纵览》2011,(3):162-163
<正>偶然听到一首歌:西域的天边,飘来迷人的波斯蓝。东方的乐土,升起吉祥的八宝莲。浮梁古镇,千年窑火,铸就了你清雅的风骨。葱岭雪峰,万里驿站,是你在传递华夏文明的璀璨。商队的驼铃,送去你对人间美好的祝愿。远洋的船帆,带回你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啊,元青花,清丽的元青花。你用苍天的色彩,让世界走向永远。短小简单的歌词竟然包含了元  相似文献   
6.
陈润民 《收藏家》2004,(1):8-15
清代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旺发达,城市文化、海外贸易日益繁荣,国家强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和显著变化,瓷业生产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工匠们恢复了较多的自由以后,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生产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康熙十三年(1674),景德镇窑业由于受到吴三桂战乱  相似文献   
7.
唐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的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龙 《文博》2009,(6):407-411
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方法,对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颜料及胎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颜料保存基本完好,为以后科学保护修复这批彩绘陶质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在样品量极少的情况下,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可有效鉴别古代颜料的种类及文物胎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对故宫博物院藏32件传世宋代官窑瓷器以及14件明清景德镇仿宋代官窑青瓷胎体(圈足、支钉、露胎处)的主次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初步研究了这些瓷器胎体元素组成的特点、规律和类群关系,进而从胎体元素组成角度佐证和补充了根据釉料组成对院藏官窑类瓷器进行分类和产地溯源之研究所得的结论。结果表明:1)传世宋代官窑与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胎体组成可明确区分,其中原定为传世宋代官窑青瓷的G1、G29、G39号器物的胎体组成,符合明清景德镇仿官窑青瓷的胎体特征;而原定为明清仿宋代官窑青瓷的M41和Q54号器物,则与宋代官窑青瓷类似。2)综合胎釉分析结果,认为原定宋官窑鬲式炉的序号G26、原定宋官窑斗笠碗的序号G27和原定宋官窑圆洗(残)的序号G30这三件器物很可能为龙泉黑胎青瓷。3)原定为宋代官窑的7件菱花式小碟,胎体组成则符合北方青瓷特征。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中国琉璃瓦制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探索元代早期和中期琉璃瓦的制作工艺、水平与特点,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与称重法,对元上都与元中都琉璃瓦胎体的组成成分、显微结构、工艺细节和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两处遗址出土样品的胎体工艺类似,原料均为北方普通易熔黏土。相较于传统琉璃瓦,元中都遗址样品胎体成分特殊,采用了高Mg黏土,提升了琉璃瓦的品质。这一结论对于研究琉璃瓦烧造工艺的转变具有一定意义,为探索中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于花岗岩中使用的钻头胎体结构对钻进效率的影响是存在的,而从根本上去探寻其中的概念必须了解基础性的常识。钻头胎体包镶着金刚石和连接空白钻头胎体的钻头冠部合金或金属的一种。一般以碳化钨粉末或碳化钨为支撑材料;用易熔金属如Cu、cu-Ni、zn、Sn、Mn等来粘合,施以高温烧结,温度一般为1000-1200度。胎体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钻头的工作效率及寿命。钻头胎体不同形状对钻进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